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奢侈品牌涨价周期早到 为保高端地位
http://www.redsh.com 2013-03-08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奢侈品价格。

  近日,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发言人表示,LVMH旗舰品牌从2月中旬开始,上调在日本的品牌价格,平均提价12%。此次提价幅度也是LV进驻日本以来的最大一次。此外,中国内地的LV专柜手袋价格也略有上调:国内LV专柜手袋价格上涨幅度在4%以上,而巴黎LV专卖店的商品价格上调幅度在5%-10%。

  据LV集团官方解释,此次在日本的涨价,部分原因是由于日元走软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去年,LVMH在日本收入占其总收入的8%。过去3个月以来,日元兑美元已下跌13%。受累于此,LVMH的收入也因此减少。此外,LVMH集团内部人士变动及品牌效应受到严重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是其决定缩减门店、提升价格的一大因素。

  与此同时,因LV在奢侈品界的“风向标”地位,据统计,香奈儿(Chanel)、宝格丽(BVLGARI)、迪奥(Dior)、菲拉格慕(Ferragamo)等11个一线国际品牌,目前已有约八成上调价格。

  涨价为了保持高端地位

  实际上,近几年来奢侈品每年一到两次的涨价早已成了“惯例”,每次涨幅3%-5%,让奢侈品看上去有成为可靠的投资品的“错觉”。比如迪奥(Dior)品牌旗下“Lady Dior”包包,该包包因曾赠送给戴安娜王妃而有了“戴妃包”的昵称,7年前它的价格为1.4万元人民币,而到今天已达3.2万元人民币。而即便如此,该包包还长期处于“不一定有货”的热销状态。有媒体甚至发出“如果7年前有魄力和眼光购买此包,比其他投资赚得更多”的感慨。

  “一般情况下,奢侈品牌集中在七八月集体涨价,但今年的涨价潮来得更早。”奢侈品研究专家周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奢侈品涨价更多是为了保证其在业界和消费者心里的高端地位。

  而因近年来欧元贬值,欧洲奢侈品接连遭遇“被贬值”现象,所以欧洲奢侈品集团的价格战略很清晰,就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保留品牌的高价值形象,一旦有任何影响奢侈品牌形象缩水的因素出现,都会导致奢侈品涨价。如果不及时调价,可能会走向皮尔卡丹和梦特娇的悲惨境地,沦为一个普通品牌,其形象价值更是一落千丈。

  “几十年来,这种涨价策略一直收到不错的效果,令消费者趋之若鹜。”一位业内资深买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许多一线大牌如爱马仕、香奈儿、LV、迪奥等都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经典款”手袋,比如爱马仕的“铂金包”、香奈儿的2.55手袋、LV的Speedy手袋、迪奥的Lady Dior等。让这些经典款手袋在消费者心目中渐渐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些经典款产品设计极少改动,年复一年地销售,如同品牌的旗帜。而奢侈品牌为了维持品牌的价值感,塑造品牌形象,强化经典款“保值”、“增值”的作用,不断地给经典款涨价,让品牌在二手市场上依然坚挺,让品牌显得更有生命力。

  “看到今年的经典款比几年前又贵了30%,消费者就会认为品牌旗下的服装、珠宝、手袋、腕表都在升值。然而事实上,经典款之外的时装等产品价格很难比较涨跌。设计不一样,材料也不一样。”该买手说。

  此外,由于中国人奢侈品的“境外消费”已成为各大品牌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提高中国以外地区价格以应对中国游客带来的利润方面的冲击,也成为涨价因素中不可或缺的解释。提高在欧洲地区销售的奢侈品的价格,已成为业界高管的关键问题。在欧洲城市销售的高端商品中,以中国人为主的游客占销量比重高达70%—这些游客选择在欧洲购物,给奢侈品公司的预期利润率带来压力。

  欧洲涨价无碍“境外消费”

  显然,奢侈品牌希望通过涨价,拉近欧洲与中国价格差距,并将国人“赶回”国内消费的想法,并不能阻挡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境外消费”。据贝恩资本研究显示,去年中国人消费了全球25%的奢侈品,但其中60%都是在境外消费的。

  工作于上海的某外企的白领Sharon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大学四年级请人从国外代购了第一个LV neverfull包开始,她每年都会请人代购或者自己到欧洲购买奢侈品。“基本上,海外购买可以便宜1/3,所以每年5%-10%的涨价,并不会影响我境外消费。”

  她给时代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LV Speedy 30手提包价格为例,从法国官网的数据显示,尽管已经从2009年的435欧元,涨到了如今的595欧元,但折合汇率价格为4821.718元人民币,而中国官网该型号手袋的价格为6350元人民币。

2页 [1] [2] 下一页 

奢侈品市场萎缩 高端腕表礼品骤减六成

春节内地奢侈品消费大降9.2亿美元

奢侈品利用中国面子型消费提价谋利润

反腐严重打击中国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零售缘何“变味了” 将进入转型期

搜索更多: 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