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各冷饮商家圈地运动开始 冰柜牵出利益链
http://www.redsh.com 2012-04-19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各冷饮品牌圈地运动开始 冰柜牵出利益链 “送”出一台厂家盈利20% 数量越多市场越大

  随着北京的温度越来越高,冷饮市场又开始热起来。电视上逐渐增多的冰淇淋、饮料广告,似乎在宣告着夏天即将到来。

  在零售终端,一场关于地盘的大战已经开始。伊利、蒙牛、可口可乐、和路雪、康师傅……冷饮店阵容强大的品牌冰柜、冰箱成了一道风景,冷饮市场圈地运动也从暗潮汹涌到浮出水面。

  事件
  
北冰洋送冰块 引发销售大战

  近日,北冰洋宣布将为其经销商免费提供冰块,用来给其汽水降温。这是北冰洋去年重出市场后,又一营销举措。

  食品营销业内人士孙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冷饮市场使用的冰柜都是由各个厂家提供的。如果北冰洋夏天入货,也只能被放在展示冰柜的最下方,难有优势位置。

  如果北冰洋重走老路,也为销售商送冰柜,不仅支出多,而且起不到差异化突出自己的作用。采用冰块作为降温方式,不但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还能以怀旧的名头吸引一些对价格不太敏感的80后、游客等消费群。

  北冰洋方面介绍,仅周六一天,位于南锣鼓巷的一家销售网点,由于有冰块“助阵”,一天的销量达到了28箱,至少能比平时多卖出8箱左右。

  如果按照北冰洋给商户的出厂价1.75元/瓶,零售价3元/瓶来计算,一天下来就能够比平时多赚24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7200元。

  据悉,北冰洋此次另辟蹊径,并非向其宣传的那样,送不起冰柜,而是为了搏出位、拉销量。

  市场
  
冰柜围攻 小店一摆就是三五台

  记者在多家冷饮批发店看到,店内摆放着包括可口可乐、蒙牛、伊利、和路雪在内,少则2个多则4个冰柜。

  在西直门内大街附近,不足百米的街上,两家冷饮店在冰柜阵势上谁也不输谁。一家因地方较小摆放了3个,而另一家仅冰激凌品牌的冰柜就摆放了4个之多,加上饮料品牌的冰柜,一共放了5个。整个门口连店内里侧的位置都被冰柜占据了,店主进出店门都要侧过身才能通过。

  记者共走访了近20家冷饮店,普遍都是“专柜专放”,也就是说哪个品牌提供的冰柜,就专门放置该品牌的冷饮。

  “我们这只有蒙牛和伊利的。”位于朝阳路的一家小型食品超市的店主告诉记者,除了这两家的冰品,其他的品牌都不卖。不仅如此,两家的冰淇淋还不能混放。

  当记者问能否进一些其他品牌的冷饮时,店主告诉记者:“都是有协议的,人家还押着我押金呢。”

  据另一家店的店主刘女士介绍,大部分的冰柜都是由各冷饮生产厂家送来的,厂家会根据品牌的不同收取不同费用的押金。比如像可口可乐、雀巢、和路雪这种大品牌,一台冰柜的租金费用大概在1000元到1500元上下。

  有冰柜意味有市场 全市冰柜20万台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冷饮市场上,冰柜的投放对各大冷饮企业意义重大。

  由于冷饮在销售过程中需要一直冷藏,但每个城市的冰柜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企业控制了更多的冰柜也就意味着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并能有效地抑制竞争产品的销量。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北京范围内的冷饮零售终端已超过10万家,保守估计购买冰柜的零售网点超过5万家。而几乎所有冷饮品牌都会以5环以内的零售网点为主要目标,因此形成了5环以内的冷饮销售网点,通常都会有2个甚至2个以上品牌的冰激凌企业冰柜以及至少一个的饮料品牌冰柜。

  按这样的数字来计算,目前在北京市范围内的品牌冰柜至少在20万上下。

  调查

  这样庞大的数字对于厂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支出,按照每台冰柜造价1500元计算,仅冰柜的支出,各厂家就累计达到3亿元。而这还没有核算厂家因为店家使用冰柜而愿意支出的遮阳伞、广告贴等费用。

  不仅是厂家,对于店家来说,每多使用一台冰柜,每个月就会多支出约100元的电费,再加上冰柜多而占据了店面其他商品位置的损失,如果一家店有2台以上的冰柜,一个月至少要多支出两三百元的费用。

  这样看上去两边都亏的买卖,为什么厂家和店家都能乐此不疲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冰柜之战,并非赔本赚吆喝,而是一场双赢的买卖。

  厂家 每“送”出一台冰柜 能赚约20%利润

  据商户介绍,他们在租赁冰柜的时候,都会和品牌签署一个租赁合约,合约书上会明确写出租赁条件,不同的厂家也不尽相同。不过一般品牌的合约期限都为2-3年,超过2-3年后这台冰柜将归商户自己所有,无须再缴纳多余的费用。

  营销业内人士表示,商家将冰柜以质押押金再返利的方式销售给店家,其实是达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河北零售商家五一之前忙“增售”

蛋糕将不能只按“寸”出售 商家需注明重量

济南多家商家被曝清水加豆浆精勾兑豆浆

沈阳:商家不开发票最高将被罚款1万元

大力促销顾客不买账 各商家清明销售惨淡

味多美产品全线涨价 商家力推高端新品

“家乐福事件”累及兰州 商家主动下架

巴西人赴美血拼采购 成美国商家头号主顾

商家趋之若鹜 “学村万达”到底靠不靠谱?

威海商家推出的预付卡名目繁多 存在弊端

做一天的女王 武汉各商家热推三八节促销

“三八”节促销 太原商家力推“三大卖点”

团购升级新趋势从商家导向迈向消费者导向

柯达停产前清货 商家低价促销数码相机

江苏率先推明码实价 叫停商家不当促销

台湾商家揶揄大陆游客“草泥马”

猜灯谜、赏花灯 商家纷纷瞄准“元宵经济”

春节消费霸王条款增多 商家敛财花样多

一折促销开打 广州百货商家呼吁抱团

购物卡实名 武汉多数商家打“马虎眼”

搜索更多: 商家

2页 [1] [2] 下一页 

来源:法制晚报  张鑫 王伶玲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