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扩大消费与产业升级将加大力度  稳不是目的。不稳,进不了;但不进,也稳不住。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在外需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支撑?在市场竞争加剧之时,中国经济靠什么应对?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走向消费主导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认为,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能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这样会使中等收入者占居民的主体,会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中。任务非常艰巨,但必须做起来。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唯一出路。报告指出,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指出,中国不能再满足于简单加工制造出口,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抓手。
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更加现实的选择。报告安排,今年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技改资金四两拨千斤,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把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是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形成新竞争力的最佳发力点。
激活: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
报告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调查称物价上涨成市民消费最大焦虑点 西安供货商:超市各种杂费成高物价推手 湖北物价局提醒超市购物要防价格欺诈 物价部门提醒:超市食品多称一次以免吃亏 扬州超市如菜价过高会被物价部门发函 统计局局长眼中的GDP和物价 物价已进入回落通道 资源品价改需谨慎 近七成北京居民认为物价高 难以接受 北京与纽约物价对比 国内奢侈品贵得离谱 党报对比中美物价 洋品牌在京贵得离谱 年底物价或下降 蛋油成为涨价新推手 7月通胀率为何创新高 如何看待物价走势 韩国要求大型食品厂及超市负责人稳定物价 税负之痛:挣得比美国少物价比美国高 零售商的委屈 进场费与高物价无关 国家统计局:物价上涨压力仍较大 零售业进场费推高物价 食利模式亟待转型 长沙物价局约谈大型超市 价格欺诈将重罚 零售商诉屈 进场费无关推高物价 进场费绝非高物价的“罪魁祸首” 搜索更多: 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