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普遍认为,风电设备销售规模下降及公司战略调整是导致华锐亏损的主要原因。技术一直是华锐的软肋,从国外买图纸进行技术消化,再借助大手笔的后期市场运维来维系。华锐拿的订单远超自身能力和技术所能承受的程度。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价值的看重,华锐风电此前积弊重重,屡屡爆出的风机质量问题让其在业内的口碑一落千丈,设备销售大规模下降,市场份额迅速被瓜分。
上述行业观察者告诉《能源》记者,我国在大力发展风电伊始,政策将风电与火电捆绑,“当时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发展风电,实际上是为了拿煤电指标,风电场建好了就行,并不在意风电场运营的全周期成本”。然而,随着风电与火电绑定指标政策取消,开发商开始计算投资收益率,没有雕琢技术和品质的基因的华锐因质量问题导致运维成本增加,迅速被能够真正把成本压低,并提供优质产品的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风电整机厂家超越。
为弥补质量短板、改变形象,华锐着手调整售后和质保政策,质保期内,华锐保证免费维修,不得不投入大量驻场运维人员及资金以保证运维和备用备件响应的及时性,而如若强制出质保,则有损于客户的关系。大量的成本投入让华锐难以为继。
比业绩下降更可怕的,是资本和风电市场的逃离。在华锐风电内部,颇多投资人对韩俊良的独断专行不满。此外,华锐风电是由资本力量烘托而生,PE等机构股东占大比例股份。PE作为公司财务投资者,获利套现是其根本目的,华锐业绩的败落令PE非议不断。
在2011年年报中,时任董事长的韩俊良提出“两海”战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外市场,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仍选择激进扩张战略和提前投资,直接导致了华锐风电在2012年首度出现亏损。最初曾对华锐大力扶持的华能集团,也转而宣布与明阳风电达成合作协议。神华等发电集团削减了华锐的新订单。
此外,韩俊良重视政策层,轻视供应链,故意拖压货款、刻意压价,随着市场分散,供应商对华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上下游客户逃离华锐,众叛亲离的华锐风电不再是风电市场中的“主要玩家”。
积重难返?
韩俊良对市场形势的错误预估导致高库存、高应付账款,华锐巨头陨落。2012年,华锐风电业绩大幅缩水,存货大量增加,诉讼缠身。同年8月,华锐的第一批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浸淫多年的“教父”级人物尉文渊临危受命入主董事会,此举被视为华锐风电的资本方对以韩俊良为核心的“大连重工系”管理团队的不满。
尉文渊接手帅印后对华锐进行摸底,发现问题十分棘手:华锐在2011年四季度已经亏损,库存严重,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尉文渊针对盘子过大、逆势扩张等问题进行了改革,着手裁员、分权、精简部门结构以甩掉成本包袱,可谓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然而,这一弱势董事长的改革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对于资本市场颇为熟稔的尉文渊难挡颓势,仅仅两个月之后“闪辞”。坊间传闻为董事会内部意见分歧,公司高层已陷入缠斗、内耗。
此后,华锐风电先后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跌跌不休”。2013年3月7日,华锐风电公告称,经自查发现,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2013年5月29日、2014年1月12日,公司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2014年4月28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自2014年5月5日起,上交所对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A股股票简称由“华锐风电”变更为“*ST锐电”。华锐风电深陷虚增利润丑闻以及“裁员门”舆论漩涡之中。
尉文渊下台,创始人团队重新执掌公司,“大连重工系”王原被选为董事长,刘征奇接任总裁。然而,一年零两个月之后,王原于2014年7月辞去董事长职务。华锐风电董事长由副董事长陶刚代理。
深陷债务危机的华锐风电多次挣扎在生死一线边缘,频频上演“生死时速”。2014年12月26日,华锐风电需要兑付有权回售的2011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债券代码“122115”、债券简称“锐01暂停”)本息共约27.6亿元,而其实际可用于偿还债券的资金仅6.53亿,后股东萍乡市瑞华丰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手相救才免于危局。
2015年初,证监会对华锐下达处罚决定,华锐高层开始集中出走,管理层“大换血”,华锐前景愈加扑朔迷离。
2015年11月20日,华锐风电2011年度虚增利润的信披违法案件尘埃落定,财务造假坐实:2011年,华锐风电时任董事长韩俊良为粉饰上市首年业绩,安排公司财务、生产、销售、客服等4个部门通过伪造单据等方式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风电机组收入413台,虚增2011年利润总额2.78亿元,占2011年利润总额的比例为37.58%。
2017年1月,韩俊良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一审公开宣判,法院认定韩俊良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共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2017年中旬,华锐风电仅剩下姜松江一位副总,大股东也频频易主。
业内普遍认为,高管层的变动无助于改善公司财务亏损境况,对改善公司业绩于事无补。华锐做多亏多,“九死一生,积重难返”。
为了扭转颓势,华锐风电将重点转移至海上风电及运维市场。据《能源》记者查阅资料了解,2017年华锐风电执行订单和储备订单完成28.95万千瓦。同时紧跟大连国电投、大连大唐储能项目,明年基本可实现落地。华锐风电确认在2018年底前完成供货的订单70 万千瓦,保内机组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7.34%,后运维市场已签订的订单总额超过1.1 亿元。
2017年,华锐风电推出了基于智慧技术的新一代SL5.X大型海上智慧风机,将着力满足近海及深远海风力发电需求,力求实现5-6MW间最佳配置。华锐风电目前已着手开展SL8.X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技术的研发工作,新机型将实现功率等级在8MW-10MW可变、适应各类风区、具备台风生存能力等特点。
虽然华锐风电发布2017年业绩预盈公告,但据《能源》记者测算,2017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仍然亏损,主营业务艰难。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华锐转战海上风电和运维市场仍旧难挽颓势。“华锐产品质量一直是问题,风电制造行业的玩法已经和早前几年不一样了,只能勉强支撑,在资本市场层面有被借壳的可能。”
上述人士表示,“华锐风电系特定时期的产物,如若不是行业整体复苏,华锐的努力成效不足以对公司业绩产生实质性的改善,救赎之路依然坎坷”。
来源:能源杂志
共2页 上一页 [1] [2]
华锐风电陷多起诉讼纠纷 或靠卖资产扭亏
华锐风电在美国被判窃取商业机密罪名成立
前风电冠军华锐风电:最高48亿美元罚款报道不实
昔日巨头华锐风电难翻身:业绩下滑 深陷诉讼风波
华锐风电在美诉讼开庭 外媒称或遭48亿美元重罚
搜索更多: 华锐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