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中粮糖业在3月份还宣布成立专门的番茄业务板块。近期又不断出售番茄业务公司,这是否存在发展战略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就此,中粮糖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发展战略依然是一致的,成立番茄业务板块主要是为了推进该业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公司的番茄业务整合正在进一步推进中。”
被边缘化的番茄业务
17年前,中粮糖业转型涉入番茄业务领域,定位海外市场,欲与外国番茄巨头一争高低,番茄业务也曾被公司视为核心业务。如今为何支柱产业却成为了公司急于剥离的边缘化业务?
从中粮糖业的财务报表中可以发现,番茄业务自2001年引入后,一直处于扩大规模或优化产能以抢占市场红利的状态。但从2008年开始,往日光景已不再。中粮糖业2008年年报显示,当年番茄制品的营业收入为19.8亿元,营业利润率为35.8%。而到2013年,中粮糖业的营收只有15亿元,毛利率为28.4%。
也就是从2008年开始,“外争市场、内抢原料”的现象已成为困扰番茄行业发展的痼疾。于是,中粮糖业也从当年开始由原料收购转向实施原料基地战略,以解决原料品质与资源流失问题,同时希望通过此举控制生产成本。
但是,从2009年开始,国际番茄酱市场从一片红火进入供过于求、去库存阶段。数据显示,国际番茄酱市场价格从2009年起持续低迷,最低降至600美元/吨,较历史峰值(2008年时的1200美元/吨)下滑约一半。同年,新疆番茄酱产量达到110.83万吨,但出口量却仅为44万吨。更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番茄酱生产销售企业的数量及产能仍处于持续扩张状态。
盲目的扩张和日益被挤压的市场份额,使得番茄企业,尤其是像中粮糖业这样的代表企业元气大伤,也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路径发生偏离。同时,番茄业务也被多家上市公司逐步放到了边缘化的位置。
除了中粮糖业以外,还有几家公司也在纷纷将番茄业务边缘化。其中,同处新疆的上市公司新疆天业(600075.SH)也在其2017年半年报中表示,番茄酱行业是公司目前经营中的亏损点,两家主要经营企业中,一家于今年7月宣告停产,另一家则力图减亏。
*ST中基(000972.SZ)在2010年剥离番茄业务后再次将番茄业务装入上市公司体系,受此拖累,公司2015~2017年上半年连续亏损,直到2017年第三季度获得营业外利润1.4亿元,才扭亏为盈。
来源:投资者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中粮糖业“番茄版图”再收缩 昔日全球第二的业务正边缘化? 中粮糖业的糖王晋级路:左手并购右手融资 搜索更多: 中粮糖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