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华东市场前公关经理朱利安发文称,在公司成立到2016年上半年期间,BOSS直聘一直保持着非商业化运营,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公司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各种付费工具、付费活动业务全面推广,产品和团队的重心开始转移。
今年7月,在BOSS直聘上线3年之际赵鹏表示,“希望能以‘结实的’盈利能力,在36个月内完成IPO。”
冲刺IPO,意味着BOSS直聘要尽快实现盈利。实际上,虽然在APP用户活跃度上排名第三,但BOSS直聘与行业前两位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BOSS直聘拥有1000多万C端用户,而智联招聘、前程无忧51job的注册用户分别达到1.35亿、1.09亿。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净利润分别达到5.7亿元、2.8亿元。
谁该为虚假招聘负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网上诈骗事件中,网络兼职诈骗占40.8%,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占34.5%。
易观智库认为,招聘信息不对称、虚假招聘信息的存在、招聘信息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在线招聘市场健康发展。
甚至一些老牌招聘网站也与BOSS直聘一样,只需简单注册即可发布招聘信息。智联招聘则在网站注明免责条款:智联招聘仅是提供职位发布等信息的平台,不对应聘及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并不赞同这样的免责条款,“被利益蒙住了眼睛,不想审核信息,是非常错误的。”
“我一直认为,招聘网站必须为消费者站好岗、把好关,原因有5条:招聘网站是平台搭建者,是规则制定者,是广告主挑选者,招聘网站拥有大数据,也挣了消费者的钱。尽管看上去求职者没有付费,是招聘单位付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刘俊海说。
有舆论认为,大多数招聘网站并不单纯是免费的信息发布平台,而在收取费用的前提下,对招聘企业的信息进行了编辑、置顶,甚至直接刊登广告,相当于扮演了广告发布者的角色,应该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
朱利安在文章中称:包括BOSS直聘在内的互联网招聘企业控制着本该受保护的应届生接触企业的第一入口,但他们却通过付费工具、放松审查、纵容虚假等有意无意的手段,把指引年轻人职业的一部分路标引向邪恶欺诈的地狱。
互联网虚假招聘,谁该承担监管责任?刘俊海表示,这应当是跨部门的监管,涉及工商、人力资源、公安、网络安全等多部门。但目前看,这些部门并没有实现很好的联手,在监管上有漏洞、有盲区。“市场可以失灵,监管不能失灵。我建议以此为契机,相关监管部门要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市场、取缔虚假招聘的规章,携手加大监管力度。”
8月10日,BOSS直聘官方发出公开道歉信,称坚决拥护北京市网信办和天津市网信办对BOSS直聘开展的依法联合约谈,坚决落实整改要求。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丨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2期) 共2页 上一页 [1] [2] BOSS直聘堵漏称教训惨痛 赶集网仍能无认证发布信息 Boss直聘被指陷传销骗局 多家网站存在虚假招聘 实测BOSS直聘审核漏洞:虚假招聘秒过 3分钟简历纷至 BOSS直聘陷招聘骗局:记者发假招聘一小时收6份简历 卷入李文星之死 BOSS直聘背后金主有雷军 搜索更多: BOSS直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