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折戟沉沙
令人意外的是,联想的首次海外并购,竟成了最后的巅峰。此后一系列并购,尽管收获了一手好牌,但都没能再现ThinkPad的辉煌。
2014年,联想从谷歌手中以24.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曾一度被国人视为手机代名词乃至身份和财富象征的摩托罗拉。当时,联想正面临着智能手机销量下滑、全球排名下降的困难。人们普遍认为,联想完全可以借此将LENOVO联想手机品牌像ThinkPad 那样提升到高端层面,成为联想又一个经典并购案。
然而,联想这次没那么幸运。
在功能和设计创新上并未有重大建树的情况下,联想将Moto X以600到700美元的高价推向市场,与如日中天的苹果、三星竞争,最后惨败——2015年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出货量,仅为20万台。
遭遇挫折后,联想又推出了模块手机,力图树立品牌特性。不仅着力强调摩托罗拉的技术底蕴,更坚信模块化技术会让摩托罗拉起死回生。但今天手机业务的表现,无情否定了这一切。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就认为,联想的移动业务难以摆脱下滑之势。“如今的智能市场已经呈现寡头竞争的态势,Moto很难发力,联想也很难再有机会。”
有趣的是,在联想宣传模块化手机的优点并大力投入时,国外手机制造商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停止模块化手机Project Ara的研发。
换新品牌理念或成出路
行业曾有说法:联想成于PC,败于手机。手机业务的失败,重创了联想品牌的美誉度,导致其他业务均受牵连,被惠普夺回个人电脑全球头名,就是负面影响的结果之一。
资深IT评论人士孙永杰表示,个人电脑市场正逐步回暖,联想的各大竞争对手都在这个领域表现出众。联想被反超,说明联想忽视了个人电脑市场。
“联想屡次受挫的原因,在于其经营从来不从消费者的未来需求,即已经产生却不自知的需求出发。”尹杰表示。
他认为,中国市场的未来不再是廉价当道,而是看谁能率先发现消费者未来的需求。联想挽救局面的良药,是将市场重心回到消费者的未来需求上,成立专门研究未来需求的部门。从以市场为导向,转为消费者未来需求为导向,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调整战略。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何晓亮 共2页 上一页 [1] [2] PC业务夹缝中求生存:联想与富士通达成整合协议 联想手机昔日掌舵人或执掌PC 杨元庆退二线传闻骤起 爱收购的联想明星光环日渐暗淡 决策混乱没有战略 联想被疑中年危机:大概率私有化 杨元庆退二线待考 联想突围:转型困难重重 移动业务市场开拓迟缓 搜索更多: 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