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事一经报道后,金徽酒迅速被卷入舆论中心,如果该媒体报道属实,金徽酒历年财报造假,则将受到证监会严惩,甚至会有强制退市的可能性。鉴于事态严重性,金徽酒随即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对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媒体报道事项的问询函》。
作为“最年轻”的上市酒企,金徽酒在资本层面似乎多灾多难。2014年4月,金徽酒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但并未通过证监会审核。2015年,金徽酒再次向上交所递交申请,随后首发获批,数天之后,证监会宣布IPO暂停,金徽酒临门一脚踏空。2016年3月金徽酒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后,不到半年就因发行人在招股书封卷后擅自分红高达5880万元,遭证监会行政监管。
暗藏行规
目前,金徽酒已经发声,业内声音因此形成两面派。除质疑金徽酒造假外,另有分析称,爆料媒体所调研金徽酒客户数据来自于“纳税证明”,由于所属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以及零售和团购的销售模式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销售规模。因此,简单的“由税收倒推销售额”的计算方式有失公允。
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指出,爆料媒体呈现的新闻材料虽然采访取材范围不全,有夸大成份,但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同时金徽酒所出具的业绩数据虽然有理有据但仍有漏洞可循。金徽酒在公告中提到2012 年至 2016 年,公司前五大经销商销售回款中经销商对公账户回款比例分别为 7.27%、1.69%、3.81%、25.77%、25.90%,其他回款皆为经销商股东、家庭成员、亲属或店员、分销商直接支付货款。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如果严格遵循财务制度,对公款项越多越规范。
据了解,中国酒企大部分采用“先款后货”的形式,但先款后货在厂商交易中是存在变动性的。很多酒企为了在某个时间段做出漂亮的业绩报表,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利用经销商实现营收目标。比如,利用返利、支持政策等诱导经销商集中大额打款;利用厂家对核心产品的主导权,强制经销商打款;利用保证金制度,酒类大商在酒厂几乎都有保证金,如果经销商不听话,保证金就会被扣除。
蔡学飞认为,金徽酒虽然在官方回应中出具业绩数据以及纳税证明,但并不意味着该企业不存在以上问题。同时,纳税证明只能说明企业交税金额,并不能确定这些酒在这个结算周期内最真实的生产和销售。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交税越高,企业发展越好。但对部分酒企而言,这只是一种经营策略。很多酒企为在短期内充销售额,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会存在税收与实际销售额不符的情况。像金徽酒这样正在向区域龙头挺进的企业,为了保证高速增长,在财务和报表上进行相应的妥协并非没有可能。
据了解,基于中国酒企特殊的经销商制度,变相做高业绩并不是潜规则,而是行业里公开的规则。并且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公开规则目前依然是中国酒企主流的控制市场的方法。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武媛媛 共2页 上一页 [1] [2] 金徽酒业绩迷雾:大客户税务数据与公告数据差400倍 内忧外患 金徽酒突围战术碰壁 金徽酒砍掉亏损子公司 金徽酒私自分红事件引关注 上市半年获证监会警示函 金徽酒终止资产重组 并购野心落空 搜索更多: 金徽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