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财务数据显示,海航投资近几年的业绩表现似乎并不理想。2013-2015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9亿元、20亿元和12.3亿元,营业收入处于连年下滑的状态。同期对应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分别约为2.14亿元、1.9亿元和2.22亿元,由此可见,海航投资实现的归属净利润虽不稳定,但是能保持盈利状态。不过,根据海航投资同期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来看,公司却在2014年、2015年出现了亏损的状态。2013-2015年,海航投资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8895.21万元、-2.02亿元和-1.73亿元。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观察上市公司业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情况更有价值。宋清辉解释称,很多公司其实主业不济,更多依靠政府补助、出卖资产等实现所谓的业绩增长或者盈利。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为亏损,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可能并不健康。
为进一步开展公司业务,海航投资在发布2016年年报的同日还发布了关于向关联企业进行借款的公告。海航投资表示,为满足公司扩大经营规模或补充流动资金需求以及为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充分资金保障,海航投资拟在2017年申请关联方海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为海航投资以及子公司提供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借款。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海航投资的资产负债率同比由2015年的49.43%增加1.7个百分点至51.13%。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海航投资货币资金约为17.36亿元。一位不愿具名财务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海航投资向关联企业借款无可厚非,正如公司在公告中所言,“为充分利用关联方的优势资源 ”,不过,2016年公司的业绩下降原因之一则为财务费用支出的大幅增加,海航投资的大额借款恐存在业务开展不及预期以及增加公司财务费用最终侵蚀公司业绩的风险。
布局显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海航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海航投资的大额亏损也让海航集团一直以来的频频资本运作行为略显尴尬。
作为擅长资本运作体系中的一员,海航集团及旗下公司的频频并购动作备受市场关注。海航集团及旗下公司的频繁海外并购,也大有“买遍全世界”之势。诸如4月9日海航实业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13.9亿新加坡元(约合68.7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全部股份。再如海航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上市平台渤海金控的频繁并购,自2012年开始渤海金控就频繁进行全球租赁业务的并购,曾接连完成对Avolon 100%股权、GECAS下属45架附带租约的飞机资产等多起飞机租赁领域的收购。今年3月初,渤海金控发布重大资产收购报告书,宣布拟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纽交所上市公司CIT下属商业飞机租赁业务,交易作价约为100.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670亿元。
实际上,海航集团在布局海航投资之后,海航投资的并购之路也随之开始。据了解,2013年8月6日,公司接到乾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通实业”)通知,乾通实业与海航资本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乾通实业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28577642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8%转让给海航资本。2013年8月20日,上述股权转让完成过户登记,海航资本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海航资本可谓是溢价入主。
按照海航资本受让价格5.63元/股计算,较亿城股份停牌前2.75元/股的收盘价溢价逾一倍。海航投资3月发布的对外投资公告显示,海航投资计划与新加坡地产管理公司AEP INVESTMENT MANAGEMENT (AEPIM)合作,投资由AEPIM参与管理并拟在新加坡上市的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至少35%份额。实际上,对于海航集团及旗下公司的频频资本运作,有研报曾指出,海航集团把财务杠杆用到了极致。但高杠杆背后是负债高企,蕴含的高风险也引起了外界的质疑。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高萍 共2页 上一页 [1] [2] 海航“买遍全世界”旗下两公司亏损 高杠杆并购受质疑 消费者膝盖被海航餐车撞后落残 理赔近一年缺证明 因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海航投资去年净亏损4.35亿元 海航便利店门店数已破百万 京东你要加油了 海航系扩张:长钱短用资本高手 3年迎来偿债高峰 搜索更多: 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