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出海成败得失
小米在印度进入前五,与其在当地所建立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与电商的合作不无关系。可以说,未来很多欲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手机厂商,都可以以小米当初的做法作为参考,加速自身业务进展。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相比华为、TCL、联想和中兴等国产手机厂商,小米在海外总体销量不高,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在于华为、TCL、联想和中兴都杀入的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小米其尚未正式进入;其次,小米力主进军的巴西市场最终折戟;第三,小米在印度市场排名靠前,但印度目前智能手机总销量仍不高,还是一个很小的盘子,为小米带来的销量增长有限。
1、小米不能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专利限制和运营商主导。
专利限制:不少中国手机厂商出海都曾受制于专利的困扰,交了一大笔学费。不少手机厂商在出海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应对专利诉讼的准备,专利侵权以及打官司的费用将成为手机厂商在海外最重要的开销之一。
运营商主导: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由开放市场主导不同,欧美众多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都是运营商占据绝对主导,用户购买手机也是经过运营商。这意味着,以往在开放市场仅仅依靠产品过硬、口碑好、会做营销那套玩法行不通了,在运营商主导的市场,手机出货量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厂商与运营商的关系。
魅族副总裁李楠告诉腾讯科技,关于中国智能手机出海如何突破运营商主导的市场,目前并非没有可参考的样本。其中,iPhone就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iPhone诞生的前几年,由运营商主导整个手机产业链的日本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不愿意引入iPhone,日本第一大运营商NTT DoCoMo直接拒绝了苹果的条件,乔布斯当时便说不做日本市场了。
但由于用户呼声太高,小运营商软银坐不住了,便顺应大势大力引进iPhone,由此一炮打响,最后日本第二大和第一大运营商不得不相继引入iPhone,很快iPhone便成为日本手机市场绝对的主导者。
李楠说,苹果当年应对运营商的强势做法的确值得同行参考,虽然目前国产手机在海外还没有强大的那个地步,但很快会起来。
2、小米进军巴西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
进军巴西市场不满1年,小米于2016年5月宣布改变巴西市场策略,短期之内不再发布新款手机,团队也将返回中国,这意味着小米进军巴西的策略已失败。
一位熟悉小米供应链的业内人士告诉腾讯科技,小米在南美和北美销售的手机都由巴西富士康生产,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巴西富士康已没有太大动静。据悉,2015年进入巴西市场之后,小米官方在巴西推出了2款手机:红米2和红米2 Pro。
小米在巴西市场折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包括巴西对于本国电子产品采取极其严苛的贸易保护,已经让非本国手机厂商面临极大的进入门槛,外国手机厂商需要在巴西本地完成CKD(全散装件组装),才能避免高额的关税。
税收几乎已经成了巴西市场的“拦路虎”。据悉,巴西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所征收的税种目前超过100种。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旭东曾对媒体称,“巴西市场跟20多年前的中国市场比较相近,不在本地做生产的话就要付很高的税”。
但这并不是噩梦的全部,巴西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超外界想象。雨果·巴拉曾解释称:“在巴西,生产规章、在线销售的税收政策不断变化,我们决定短期之内不会在巴西发布新产品。虽然粉丝期待我们推出新产品,但是根据目前的状况,我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好主意。”
小米总裁林斌则告诉腾讯科技,撤出巴西是因为当地经济波动太大,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法承受这种波动,整个巴西连续几年负增长,经济已经崩溃了。
“经济崩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货币贬值,巴西不像人民币有时贬值百分之几,他们可以贬值50%,比如我们今天定这部手机卖1000,明天这1000就只值500了,很多企业都在里面亏惨了,所以都没法做。”林斌说。
实际上,不仅仅是小米,联想也在巴西遭遇了麻烦,联想集团曾在财报中多次提及巴西市场经济低迷拖累联想整体财报表现。
3、印度市场是未来但不是现在
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知道,印度由于人口众多、资源集中、目前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将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最关键市场。赢得了印度就赢得了未来,因此纷纷在这一市场押注。
根据IDC数据,小米在2016年第三季度首次挤入印度智能手机前五名。该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3230万台,小米出货240万台占比7.4%。同期,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5亿台,是印度的3.5倍。
小米在印度所取得的业绩固然可喜,但相比小米单季总出货量(一般在1000万台以上),印度市场所贡献的比例仍然很小,目前大部分销量来自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市场竞争太过激烈,渠道和供应链成了决胜的关键因素,以至于小米2016年的手机出货量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要真正迎来爆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尚属于小米的积累期。
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困局在于一直为未能进入高端市场,这一市场目前主要是苹果,三星等品牌掌控。一位印度手机业内人士认为,雨果·巴拉的离职除了其本人所宣称的“健康原因”以外,或许和压力过大有关。
七年之痒如何度过?
关于雨果·巴拉的离职,除了其本人所称的“健康原因”以外,小米内外还出现了不少猜测,其中就包括其权利是否被架空、海外市场是否未达雷军预期或者小米的发展是否未达他的预期等。
那么,在公司成立的第七个年头,小米近来的发展现状如何?我们不妨用一组数据来呈现: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小米出货量出现同比0增长,从2016年第一季度起,小米出货量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2016年,小米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的手机出货量排名也出现下滑,被以线下渠道见长的OPPO和vivo超过。
小米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增长情况,如果增长为0甚至为负增长,资本市场对其认可度会明显下降,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声音认为小米估值也出现下滑。
实际上,在线上渠道增长乏力,线下渠道受到线上渠道掣肘的情况下,小米的确在经历着一波艰难的转型。其中,小米2016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开设了数十家线下店,以及加紧进布局海外的准备,其中包括专利授权和购买等。
不过,尽管2016年小米的出货量下滑,但正如雷军所说的那样,2017年小米仍然有望迎来谷底反弹。为迎来“谷底反弹”,小米做了这些事:
1、打造了概念手机小米Mix,为小米在高端市场赢得了口碑,2017年小米发力高端手机有望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
2、加紧布局印度市场,与富士康在印度建厂。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仍然在高速增长,有望在一两年内实现爆发,一旦小米在印度的品牌优势建立,未来将拿下更多海外用户;
3、2017年将开设更多“小米之家”线下门店,补齐在线下渠道方面的短板;
4、为进军欧美市场做准备,其中包括购买1500项微软专利、拿下Via公司AAC专利许可等,一旦专利难关攻克,小米将快速杀入更多市场。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王潘 卜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小米公司副总裁雨果·巴拉宣布离职
小米国际化之路坎坷 全球副总裁雨果离职
小米影业宣发团队宣布解散
小米影业解散宣发部门 回应称工作调整本就四五个人
沙地小镇小米品牌亮相天南地北赤峰人春晚
搜索更多: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