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炉磨坊14年来收获了一大票忠实粉丝:曾经有人,为了能经常吃到红炉的面包,专门将家搬到其店面附近;有怀孕的准妈妈,点名只吃红炉磨坊的面包;有人远在海南却天天惦记着,每次见到北京朋友就问:“你知道红炉磨坊吗?” ;有热心的顾客,怕因为不盈利最终关门,纷纷提出组团购买,甚至还有人要组团捐款支持。更有远在深圳的粉丝,不远万里跑来做“义工”。。。
但是始终居高不下的成本,让这家小店的利润一直十分微薄,加工厂已按要求整改扩建了七八次额外支出了一大笔费用。还规定工厂面积必须扩建到475平米以上,但事实上,北京六环以内已经不再批准加工厂,即使借钱把工厂扩大,也不可能再拿到生产许可,因为工厂所在的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再允许设厂。
所以红炉这次是真的走投无路,老爹的面包店再也开不下去了。
如此匠心之店,为何会到这种地步?
其实不想讨论这个问题,但上一篇文章就没说,很多人在后台问,原因出现在产品的运营上。
本质来讲老爹就不是商人,他当初来北京开店的初衷不是赚钱,只是想让中国人吃到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与市面上那群“妖艳贱货”做个PK,所以他没把赚钱放第一位,就把引进最好吃的欧洲面包做为第一使命。
后来他的很多日本甜点大师朋友就给他出主意,(老爹曾在日本工作几十年,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评论员)让他换包装,增加明厨区域,缩减品类、根据市场规律卖商品,服务态度好一点,但老爹全给拒了。
第一,不能减少品类。老爹希望把所有技艺全传给员工,如果减少品类,长时间不练大家会忘;第二,不想和包装较劲,老爹觉得包装和店内装潢的重要性远没有把钱花在原材料上来得实在;第三,老爹太任性,我们知道所有蛋糕里,造型美观的翻糖蛋糕价格最贵,但老爹一手好技术却从来不卖,只做了一个放在柜台供观赏,还综述200字教育顾客都不要吃翻糖蛋糕。
你们说,像他这样开店,能不赔吗,有多少人懂得这个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呢?
所以说,现在老爹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条路需要钱,重新换地址,换商标,在六环外重新再开一家一模一样的。
另一条就是停业,2017年1月25日正式彻底关门,从此只存在历史里。
以商业案例的眼光看,红炉磨坊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是它却倒下得让人心疼。
老爹的面包之所以开不下去,不仅是政策的制约,更多的是老爹对商业和世俗的不妥协,不过他本就不是一个俗人。写到这里还是想问问大家,难道不迎合不妥协不随波逐流只想凭良心安安静静做一款面包难道在中国就这么难吗?
(来源:创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红炉磨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