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营收下的尴尬
就在周杰此次辞职的同时,上海医药披露了2016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95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17.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32亿元,同比增长12.94%。
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上海医药的分销网络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重点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公司分销业务规模排名全国前三,排名仅次于国药集团和华润医药。
上海医药的营业收入分为多个板块,如医药制造、分销和药品零售与电商等。
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上海医药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中,最大的贡献来自于医药分销,占比近九成,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分销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33.74亿元,同比增长18.97%,占据总营收的89.41%。
但是,上海医药在分销板块的毛利率并不高,仅为6.15%,这比工业(毛利率52.89%)、零售(毛利率15.96%)板块的明显要低。
此外,2015年年报披露,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055.1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77亿元。医药分销业务依然是最大收入来源,实现销售收入937.17亿元,占比总营收的88.82%。
但是,分销板块的毛利率仅为6.14%,工业板块(营收118.24亿元)毛利率达50.78%、零售板块(47.95亿元)毛利率为15.99%。
有投资者就此质疑,上海医药去年营收规模已突破千亿元,然而净利润却只有20多亿元,这还是在工业板块营收达百亿元以上的情况下,这在A股医药上市公司中亦并不多见。
上海医药曾在回复投资者疑问时表示,由于(工业)制药和(医药)服务板块的业务比重不同,使得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无法简单和其他医药公司相比较。
“净利润与营收规模并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其业务性质及结构有关。”上海医药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约9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分销业务,故上海医药的净利润无法简单和单一业务结构的医药公司相比较。
不过,当前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部分药品面临新一轮各省市政策性降价、招标降价、失标和二次议价的风险,药品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调,作为主营为医药分销业务的上海医药势必首当其冲,其毛利空间将受到挤压。
西南证券分析师朱国广就此指出,上海医药商业板块增速加快,未来将受益行业整合,不过将面临工业业务招标降价以及商业业务全国扩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据了解,上海医药的产品,占据了华东医疗机构的“大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推出公立医院采购新政,施行带量采购与GPO(药品采购组织)。
谈及对上海医药药品销售带来的影响,其回复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国家各类医改政策总体而言对公司影响有利有弊,对上药整体业绩并无重大影响”。
刘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海医药的优势在于医药流通领域,随着医药生产企业迎来最严格的GMP认证、两票制的推进,作为大型流通企业,上海医药虽当前的体量不如国药、华润医药,但它在上海地区有着地域和资源优势,尤其是在医院市场上。
“对于上海医药而言,就是应该趁着行业洗牌期,以上海辐射市场为中心,通过并购一些有实力的地方性中小企业,向全国市场扩张,提高市场覆盖率。”刘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时代周报记者 吴绵强 发自广州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上海医药四年四换帅 发展战略可持续性或面临挑战 上海医药9.38亿元并购新西兰保健品公司 上海医药电商再下一城 联手万达信息布局 上海医药4.44亿收购正大青春宝20%股权 2012十大黑天鹅事件之四:上海医药深陷造假门 搜索更多: 上海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