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扩股补充资本金
从桂林银行的业绩来看,不急于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或许与去年增资扩股补充了资本金有关。
根据公司年报显示,该行在2015年进行了增资扩股,报告期内,其累计新增股份3.13亿股,股本总额增至25.21亿股。通过增资扩股合计募集资金10.88亿元,其中3.13亿元用于充实资本金,7.75亿元用于转增资本公积,和齐鲁银行在新三板的定增募资15亿元相比,并不算少。
增资扩股后,桂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获得改善,未出现大幅度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1.09%,较2014年同期下降了0.0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16%,较2014年同期均下降0.25个百分点。
不过桂林银行2015年的盈利能力下滑明显,其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公司营业收入31.28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22%,仅为7.72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成为吞噬净利润的罪魁祸首,2015年该项支出达9.55亿元,几乎比2014年(4.7亿元)增加了一倍。同时,该行不良指标“双升”,2015年末不良贷款较年初增加2.6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2%,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
从公司层面来看,桂林银行发展承压不小。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的当前,多数银行开始有意识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减少对息差的收入,而桂林银行2015年中间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
虽然桂林银行方面并未就“自身战略要求”作出详细说明,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资本金获得补充之后,与挂牌新三板相比,如何提升业绩、化解不良以及扩展营收渠道才是其解决业务发展困境的首要选择。
A股上市前途不明
发展“带伤”不能阻碍桂林银行对资本市场的渴望,暂停新三板之后,其觊觎的是融资能力更强、品牌影响力更大的A股市场。尤其是不仅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上市前景光明,连去年净利润全部负增长的5家农商行都顺利过会,更是让桂林银行看到希望,计划“条件成熟后争取直接在主板上市”。
挥别新三板,桂林银行选择了更为艰难的IPO之路,且不论未来发展的盈利能力,单从目前IPO排队银行经验来看,桂林银行的上市很难在近几年实现。
根据证监会官网数据统计,目前有23家银行在排队等待IPO,其中大多数银行准备时间超过5年,在公司治理、股改等方面经过漫长的规范历程。另一方面,虽然IPO再度向银行开闸,几家较早前过会的城商行只差临门一脚,但是截至目前仅核发江苏银行1家,23家银行消化完毕仍需时日。
反观在新三板上市的齐鲁银行,作为新三板中城商行“独苗”,除了定增,该行还积极推进发行20亿元优先股,这是除主板上市银行外第一家发行优先股的商业银行,目前山东银监局已批复,证监会已受理正在审核。
统计数据显示,在分层办法落地当天,齐鲁银行的成交量也随之大涨,约成交31.04万股,为近半年来最高。根据下发的新三板分层标准,多家机构发布的符合创新层公司中,都提到齐鲁银行,甚至有机构认为,未来不排队齐鲁银行最先转板的可能,足见市场对其在新三板中的认可程度。
新三板也好,IPO也好,对于城商行来讲,选择何种渠道在资本市场融资还需考量自身需求与发展水平。(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闫军)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桂林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