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静电手套不离身
讲述人:奢侈品鉴定师闫闯
90后的闫闯成为一名奢侈品鉴定师的时间虽然只有3年多,但现在已经和梁辰、姜硕一样成为了奢侈品鉴定培训的讲师。
闫闯对于奢侈品的热爱从大学就开始了,“我很喜欢明星和他们身上穿的潮牌,上学的时候哪买得起奢侈品,也在网上买过仿品,后来工作了几年之后决定加入奢侈品鉴定师的行业”,直到现在,闫闯都觉得辞去高铁的工作而成为一名鉴定师的决定无比正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干这行很辛苦,入行要先从各种琐碎的记录和打杂开始,比如记录寄卖商品的信息、存档等等,但只要有兴趣一切付出就都值得。”
闲暇的时候,闫闯经常会去国贸、SKP等奢侈品聚集的商场,“我们可不是简单地逛逛,而是要记住很多基本信息,这对于我们鉴定很有帮助,很多店员都认识我和同事了,也不爱搭理我们,因为知道我们只看不买。”
从入行到现在,闫闯随身都会带一套鉴定工具和一个小本子,其中有一副防静电手套,“这个主要是为了保护奢侈品,防止在触碰时手上的油脂或者指甲伤害到皮质”,还有一个带有LED灯的50倍放大镜,用于查看箱包在隐蔽处的序列号等标志,另外还有一个只有小拇指粗细的手电筒,“有很多奢侈品鉴定的关键点位置都很隐蔽,必须通过手电照亮才能看得到”,还有一个特定波长的专用紫光灯,“有一些品牌会有特定的防伪标,只有紫光灯照射后才能看得到”。
这些说法不可信
讲述人: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总监张琛
作为国内奢侈品鉴定的“鼻祖”,张琛的名字算得上一块“金字招牌”。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管理硕士课程的讲师,曾经长期协助国家公检法以及海关等机构对奢侈品箱包服饰类进行鉴定评估的张琛,如今已经加盟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担任总监,他在接受本记者采访时就网购奢侈品的几个误区进行了剖析。
专柜支持验货
奢侈品领域内的从业人员都清楚,没有一家奢侈品品牌给专柜的销售进行过“真伪鉴定培训”,因此专柜销售人员,即便是店长级别的员工也没有技术能力去判断商品真伪。
国内代工厂“原单”
很多网店、微店商家的口号是“出售的都是国内代工厂的 原单 尾单 ”。其实,各大品牌对奢侈品制作材料的供应是严格把控的,比如需要代工厂做100个包,就只给110件商品的材料,数量不会很多,更不会大批量的对外出货。这些所谓从代工厂流出的货品有很多是“拼装货”,即金属配件+自配皮质。
走线不齐就是假货
通过走线不齐、开胶、螺丝掉落等即判断为假货有些武断。实际上每个奢侈品牌都有自己做工的优缺点,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也在所难免。比如一款MIUMIU手提包,开合部分的按扣却出现了'PRADA'的按扣,作为业内人士就会比较清楚,由于MIUMIU和prada共享工厂,很可能导致了按扣混淆的情况,并不奇怪。
奢侈品专柜售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品入库、出库、销售数据都会经过专柜系统,如果消费者是在专柜或奥特莱斯购买商品,原则上来说不太可能买到假货。另外,“奢侈品专柜看人下菜碟”、“奢侈品有A货、4A、5A级”等的说法完全是谣言。
如何简单迅速判别奢侈品箱包真伪,如果有刺鼻的橡胶味儿基本可以判断为仿品;另外,如果金属件有水纹,说明所用的金属材质比较差,有可能为仿品。(来源:北京晚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奢侈品大牌纷纷推出高级定制服务 彰显个性化服务 印度最大商业集团也做电商:卖海外奢侈品 经济增速持续下调令人担忧 谁将主导奢侈品行业未来 外媒:奢侈品牌拒绝与阿里巴巴对话 英媒:中国游客赴日不再青睐奢侈品 爆买变精选 搜索更多: 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