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转身的无奈与必然
早期的魅族兴起于论坛,当时创始人黄章几乎每天都在跟用户互动,而魅族工程师则每天在微博回答用户的私信和评论,这种深入的用户交互为魅族积累了首批粉丝。
但2013年~2014年的两年间,智能机兴起,小米借此风口开创了独特的营销方式,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和独创的MIUI,改变了手机行业模式。单纯以口碑营销的魅族不善此道,渐渐落后。2014年,魅族的出货量仅在400万台~500万台左右,这个量级排在国内市场前十开外。
魅族几乎要跌出主流手机圈,这种情况下,黄章决定去家族化引入外部投资。2015年3月,阿里领投魅族6.5亿美元,这是魅族再次杀回战场的粮草,但这笔钱拿得并不容易。
业内流传,3月份阿里入股时曾与魅族定下对赌协议:2015年出货量达2000万台,否则阿里进一步收购魅族股权的权益,冲击黄章对魅族的控制权。回顾2014年400万台~500万台的量级,魅族2015年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尽管魅族和阿里方面都曾否认对赌协议的存在,但对魅族来说,冲高出货量仍是站稳脚跟和安抚供应链仅有的出路。
迫于尽快规模化的压力,魅族需要迅速做量,而做量最简单的战术就是主打中低端千元机型,因为其试错成本低,容易获得新客户。因此2015年魅族大力发展魅蓝,向大众化、高性价比定位的转型,也被视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根据魅族方面提供资料,截至2015年11月,魅族手机销量已逼近2000万台,其中上半年的销量就达890万台,同比增长540%。天猫“双十一”期间,全天销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500%,如此幅度的增长,一方面源于魅族出货量此前基数较小,除此以外,依托阿里的输血,魅族迅速扩张销售渠道,截至2015年11月,魅族专卖店已达2000家,形象渠道店超过15400家,渠道网点超过50000个。
中低端红海破局难
销量的上扬似乎说明魅族已扳回了一局。然而以放弃小而美的品牌个性为代价,跨入大众市场对魅族来说是福是祸,尚不好说,毕竟魅族跨入的中低端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异常。易观智库分析师朱大林认为,国内千元机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因此千元机的竞争焦点并非技术定成败,而是比拼性价比。
“如果长期总是做1000元左右的低端产品,品牌肯定会被稀释掉,是不可持续的。大众品牌必须在高中低档位保持一定的比例,实现全覆盖。”潘九堂指出。
业内普遍认为,智能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北京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孙琦认为,魅族所抢占的市场主要来自于以往的山寨机和运营商定制机,以及价格接近的红米等品牌。有业内人士判断,魅族所涉足的这片红海中,中兴、联想、酷派、小米、荣耀、乐视势必会长期困于同质化混战。
事实上,魅族也并不甘于困在中低端。该公司近期的两个动作则表露出向中高端定位攀升的意图。一则是最新一款魅蓝的定价由三位数上升至四位数,另一则是魅族副总裁李楠在微博上表示,想做万元生产线。魅族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魅族已形成高(PRO)、中(MX)、超高性价比(魅蓝)的完善品牌布局,2016年中高端产品将有更多发力。”
孙琦认为,目前已进入第二轮智能机换机时期,这一阶段用户往往会进行消费升级,对价格已不那么敏感,iphone等高端机会获得更大需求空间。
然而,中低端市场的圈子就像个魔咒,包括魅族在内的国内厂商中,仅华为在高端市场也同样获得了认可。
“魅族2015年的爆发期和增长,是这个品牌产品能力的一次释放。但是一个公司最后规模能做到多大,还是看团队、资金、技术、供应链实力综合决定的,到今年或明年,如今小米遇到的问题,魅族或也会遇到。”潘九堂指出。(来源:《中国连锁》) 共2页 上一页 [1] [2] 魅族手机用心公益 温暖春运不负情怀 魅族裁员或为上市铺路 销量增长放缓 魅族宣布将裁员 比例不超过5% 努比亚引入苏宁为第二大股东 与锤子、魅族“沾亲带故” 魅族有钱但挣钱还需要时间 搜索更多: 魅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