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扩张自酿苦果
从2013年开始,汇源集团一改前几年大跃进式扩张,在这两年内大肆抛售资产,让市场人士大跌眼镜,其自身也“冷暖自知”。业内人士认为,这番不断出售资产优化债务结构与前几年的扩张肯定有关联。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汇源果汁扩张提速集中在2008年前后,当时一个重大背景是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试图并购汇源集团,为了在并购中提高溢价,汇源集团在全国大跃进式地扩张。
记者调查发现,特别是在2007年汇源果汁在港交所上市之后,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兴建产能各达10万吨的厂房,当时公告显示预计投资4亿元,整体产能有望提升10%。
而登陆港市后,汇源果汁就公开表示,2007年将加大资本投入,计划投入约7.58亿元,较2006年的2.74亿元增加近1.7倍,主要目的是用于扩大果汁饮料产能。
研究组织格隆汇在《推荐珍珠白菜价的汇源果汁》中推测,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前夕,汇源集团已经投资20多亿元新建工厂,此举被视为坐等在被收购中溢价。
古今之事,福祸相依。当时,汇源集团以为可口可乐并购已是定数,计划拿着可口可乐的钱转型做上游果汁原料供应商,不料并购案被商务部否决,扩能也为自身埋下祸根,积重难返,以至业绩从2008年开始下滑。
除了在收购前新建工厂,汇源还在之后不断投资新工厂,导致大量产能长期闲置,虽然2014年报显示,全国已经布局48家工厂,但产能使用率不足30%。
这意味着,每年折旧和土地使用权摊销等费用吞噬这家企业的利润。
而由于闲置产能占用大量资金,且公司盈利状况不能提供足够现金流,导致资金链吃紧,不得不向银行大量贷款。
格隆汇公开研究数据显示,汇源果汁2014年底账上短期银行借款达31亿,同时公司的净财务费用为2.9亿,净财务费用率从2006年的2.68%,上升到2014年的6.32%。
身负过剩产能和高负债,让汇源集团难独善其身。即便这样,在收购案被否后,汇源集团还在全国各地投资种植园、浓缩果汁加工业务等。先后在湖北钟祥、吉林、黑龙江伊春、新疆等投资12个生态产业园,体量巨大。
在产品方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告败后,2009年上市的“柠檬ME”低浓度果汁、2010年以“独特的差异化优势”为卖点的碳酸饮料“果汁果乐”也未见起色。
北京冠军营销创始人赵强受访时认为,这可能与企业内部决策有关系,再者大肆扩张可能与地方招商政策有关,或者背后有何交易不得而知。
肖健分析,总体来说,汇源在产品的定位上并无太大新意,很难真正在某个细分领域形成突破。他认为,一直以来汇源果汁强于生产,而弱于渠道,尤其是可口可乐并购夭折对于汇源果汁的营销渠道的影响极大,导致其营销体系出现大面积真空,这也是汇源多元化失利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也是汇源市场反应度不高的重要原因,苏盈福对汇源的改革阻力重重,最终,苏履新一年之后,就宣布从汇源离任,汇源现代化企业治理机制尚待完善。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汇源两年甩卖12家子公司 产能使用率不足30% 汇源18亿卖9公司为高速扩张还债 方正系接手 朱新礼预计汇源果汁2015年将扭亏为盈 汇源朱新礼:难破的家族化怪圈 汇源重走老路年亏1.27亿 直销模式受质疑 搜索更多: 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