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司提出打造“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概念,持续加码并购。当年,公司3.6亿元收购了水美环保100%股权,2015年4710万元收购了银江环保51%股权、12.42亿元收购中艺生态100%股权,2016年4000万元收购鸿海环保51%股权、2500万元收购三备环保55.56%股权等,2017年5.5亿元收购了源态环保100%股权。
加上目前正在收购的绿农环境,2013年以来,公司共对9家环保类公司实施了并购。除了绿农环境外,其余8家公司的收购工作均已完成且以并表。上述已经完成的收购合计耗资26.72亿元,算上收购绿农环境,6年并购扩张的资金将达到38.72亿元。
系列收购完成后,公司的主营业务拓展至江河湖库疏浚、污水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物联网管控平台等。随着并购标的入表,公司的资产规模也从2013年的7.2亿元猛增至今年一季度的102.21亿元,暴增了13.20倍。
与此同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在倍增。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22亿元、0.22亿元,2017年达到30.32亿元、3.62亿元,4年之间分别增长了8.42倍、15.45倍。
在业绩的带动下,公司市值也不断增大。2013年,公司的市值尚不足30亿元。到了2015年牛市期间,市值最高一度超过330亿元,短短2年暴涨了10倍,位居环保类上市公司前三。此次重组停牌前夕,市值仍有257亿元。
不断高溢价并购也使兴源环境的商誉急剧攀升。2013年底,公司的商誉为0元,去年底已达13.54亿元。
存货周转率缓慢仅0.81次
兴源环境大肆并购带来经营业绩高速增长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除了高悬的商誉存减值风险外,近三年,兴源环境的毛利率接连下降。2016年,公司毛利率为24.31%,2017年下降至22.55%。
公司对此解释称,近些年环保类订单人工成本逐渐上升,采购的原材料如钢材、环保设备等均价在上涨等,造成公司成本不断上升。同时,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占领环保市场,公司无奈以降低报价形式承接部分订单。这些因素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从财务数据看,近三年,虽然公司的净利润高速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净流出,分别净流出4091.15万元、4418.01万元、9.05亿元,今年一季度净流出1.30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持续增长。2015年底,公司应收账款为0.98亿元,2017年底为13.61亿元,增长了12.89倍。今年一季度末,攀升至16.1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兴源环境存货在倍增。2016年底,公司的存货余额为17.87亿元,到了2017年底猛增至39.86亿元,一年之间增长了约22亿元,增幅为123.06%,今年一季度末攀升至44.69亿元。同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增幅为44.18%。
存货高企,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在放缓。2016年、2017年,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62次、0.81次,这意味着,2017年,公司近40亿元存货需要442天才能周转一次。
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规模为兴源环境3倍的启德桑德2017年存货仅为5.47亿元,同比增幅为18.91%。与兴源环境规模相差不大的清新环境,2017年的存货为15.88亿元,比上年增长6亿元,其周转率为2.25次。备受市场关注的铁汉生态的存货余额57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4亿元,但其周转率为1.35次,且同比周转速度在加快。
从短期偿债能力看,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74.08亿元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6.13亿元,应收账款和存货合计为60.86亿元。流动负债51.91亿元中,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三项合计为17.95亿元。在存货一年不能完成一次周转情况下,一旦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将面临偿债风险。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兴源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