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角逐时代来临
银行高管离职渐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在银行高管的离职潮中,银行业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对于选择离职的高管来讲,将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带来怎样的影响?而对于挖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民营银行又将有怎样的影响?
对此,徐洪才表示,短期来看,这样的现象暂时对国有银行业没有大的影响。他也强调,这种势头说明了国有银行业的竞争优势在减弱。以前靠政策居于垄断地位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而靠人才、制度创新角逐的时代正在来临。
而在赵锡军看来,高管离职已经说明了银行的比较优势正逐渐失去。而关键岗位重要职员的流失会加重加快这种趋势。
对于跳出银行体制的高管来讲,一方面,他们可以获得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工作思维转变的挑战。赵锡军表示,原先一些银行业人士因制度、收入等因素,开始跳槽离职,转入到一个收入更高的行业。对于那些不喜欢受到约束的人来讲,互联网金融等机构给他们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以前一些无法施展的才能也能得到更好的施展。
银行大佬们试水新领域,也并非一帆风顺。去年9月,微众银行行长曹彤突然宣布离职,转而出任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有分析人士指出,出身传统银行,曹彤的经营理念与互联网文化可能难以较好契合,从而提前结束了任期。银行高管在离职后几经辗转,久久难以觅得理想岗位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银行高管到新的岗位后,首先需要适应,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双方的共同愿望。个别不合适的再继续寻找新的岗位。总之,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有利于促进行业更好地发展。”赵锡军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刘双霞
商报链接
哪些大学最盛产银行高管?
近年来,银行行长跳槽不断,让人们不禁发问“行长去哪儿”?而在此之前,这些管理着百万亿级别资产的“掌门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正值高考报志愿之际,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了“最盛产银行高管的大学”,看看哪些是培养银行高管们的“黄埔军校”?
■ 第一名: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最盛产行长的地方并非清华、北大,而是东北财经大学。公开资料显示,东北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从该校毕业的银行高管有数十位,包括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等。
■ 第二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由教育部直属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毫不逊色,目前培养出来的银行高管数紧随东北财经大学。其中较为知名的包括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平安银行董事长孙建一、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光大银行副行长邱火发等。
■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相比财经类大学,这四所综合类大学为银行业输送的人才数量稍少。从厦门大学毕业的有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兴业银行前行长李仁杰等;从南开大学毕业的有中国农业银行前副行长李振江、北京银行总行副行长赵瑞安等。
■ 第四名: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
同样作为财经类大学的西南财经,培养出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北京银行行长阎冰竹等金融业人才。从南京大学毕业的有建设银行总行前副行长朱洪波、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王希全等。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许罗德毕业于湖南大学,前任证监会主席肖钢也是湖南大学的校友。
■ 第五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财科所、北京大学
在这几所大学中,人们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可能并不熟悉。据了解,该院前身为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有一大串杰出校友名单,其中包括刚刚卸任的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现任农业银行总行副行长楼文龙以及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等。(中国网 北京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嫌弃”新三板转战A股 桂林银行等银行前途未卜 江苏银行IPO规模减半至11.5亿股 规模压缩一半 雷军首度回应希望银行获批:为什么选择刘永好 借助民营银行利好套现 红旗连锁急速扩张存隐忧 标的拍卖溢价反差强 江苏银行IPO估值遇冷 搜索更多: 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