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品牌观察 >> 正文
正海磁材上市前遭职工起诉 国企改制MBO最新样本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4-15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网易财经同时注意到的另外一个蹊跷是,在西田用磁持有的正海磁材10%的原始股权中谢宏祖作为技术方占6%,姚洪福占2%,西田永磁法定代表人曹愍所占2%。

  按正海磁材招股书披露,谢宏祖自2000 年4 月至2006 年6 月任磁材有限总工程师;2006 年6 月至今任本公司/磁材有限首席技术顾问,也就是说西田用磁900万出资应是谢宏祖的职务发明,按当时属于正海集团所有。

  不过奇怪的是,也就是在正海集团完成改制后,2003 年4月6 日,谢宏祖又将其实际所有磁材有限8%的股权以720 万元的价格转让予正海集团。

  这就是说,如果谢宏祖的该项技术属于正海集团,那么正海集团在改制时的净资产将会增加900万,则国有资产就不会“被缩水”。

  而至于改制时被扣除的无形资产折扣1085万元,在正海集团的改制公示中却解释为“按有关政策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

  同时,以技术出资的西田永磁在2008 年11 月7 日因受未按规定参加2007 年度企业年检,被烟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目前无业务经营。

  客串隐情

  此后,在经历一轮接一轮的股权转让之后,截至2004年10月,正海磁材的股东分别为正海集团(45.00%)、烟台正海实业30.00 香港海耀16.82和惠富国际,上述四家股东分别持有45.00%、30.00%、16.82% 和8.18%的股份。

  到2006年2月,另一家新股东出现,正海实业将其所持磁材有限30%的股权以369.91万美元的价格(按1:8.11 汇率折合成人民币3000 万元)转让予上海怡傲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怡傲”),至于转让的理由,正海磁材称是“由于当时磁材有限经营前景不甚明朗,正海实业基于其自身发展及满足集团业绩考核要求的考虑”。

  不过,仅仅过了2年,上海怡傲则将其所持磁材有限30%的股权以434.78 万美元的价格(按1:6.9 汇率折合成人民币3000 万元)转让予正海集团。

  也就是说,上海怡傲将30%的股权拿了两年半以后,从交易价格来将,仅仅只是赚了一个汇率折合差价,如按人民币计算,则毫发未增。而事实上,以正海磁材披露的2008年的净利润为1500万,如按30%的权益,上海怡傲至少也获得500万利润。上海怡傲的这番客串到底是“自愿还是被骗”?还是另有隐情?

  据网易财经了解,上海怡傲成立于2002 年2 月20 日,原名上海冉海贸易有限公司,2005 年更名为上海怡傲,目前注册资本110 万元,股东结构为:蔡斌持股81.82%,彭峰持股18.18%,实际控制人为蔡斌。

  而就经营范围来看,上海怡傲此前从事食品添加剂(酪蛋白)、牛奶酪素、碳酸镍、三氯化铁等化工原料的销售及组合式空调机组、低压柜、轧板、干式变压器、流量计、镍铁压块、彩膜等工业用品的销售,之后的经营有涉及机电产品、五金交电、电子产品及材料、摄像器材、金属材料(除贵金属)、纺织品、建材、水泥、化工原料及产品、工艺美术品的销售。

  据该公司2010 年4 月21 日出具的《证明》,上海怡傲目前已不再从事具体业务,无任何生产经营活动。

  外资出壳

  

  而对于正海磁材另外一个挪腾资本的做法则是借助外资。

  2004 年9 月8 日,磁材有限召开董事会,一致同意首先将磁材有限注册资本的计价币别按美元兑人民币1:8.3 的汇率折合成美元计价表示,注册资本折为1325.3 万美元。

  不过到2009年,正海磁材启动上市前夕,也就是在2009年3月,香港海耀与正海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由香港海耀将其所持磁材有限16.82%的股权以2109 万元的价格转让予正海集团;

  同时,惠富国际也与另外一名自然人郑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由惠富国际将其所持磁材有限8.18%的股权以1025 万元的价格转让予郑坚。

  在上述两宗股权转让之后,正海集团以91.82%的出资比例为正海磁材第一大股东,郑坚以8.18的出资比例为第二大股东。

  在当年4月2日的董事会上,同时决议通过磁材有限转为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按美元兑人民币1:8.3 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计价表示。

  净壳外资,显然可以理解是为上市,但对于惠富国际和香港海耀这两家正海磁材的早期股东,缘何又在上市前夕大方地将自己的股份转让呢?而且两家股东是在同一天签订转让协议,这背后又有何种安排?

  据网易财经调查,郑坚与现正海磁材董事张旖旎系夫妻关系,住所系在北京,其在正海集团改制前后拥有的主要资产均为所持正海磁材及惠富国际有限公司的股权。

  网易财经了解到,惠富国际系在香港注册的私人公司,法定股本10,000 港币,郑坚持股95%,主营业务为贸易及投资。另惠富国际持上海中润金属加工有限公司50%的股权,该公司注册资本20 万美元,主营金属加工及销售业务。

  而同时,香港海耀转让给正海集团的16.82%的股权分别来自于2001 年10 月惠富国际以162.651 万美元转让的15%的股权和在2003年无偿转让给香港海耀的1.82%的股权。

  

正海磁材上市前遭职工起诉 国企改制MBO最新样本

 

  

正海磁材上市前股权关系

  清退职工股

  洗出外资股份之后,接下来则是一连串的清退职工股,而也正是这场清退,引来了长达2年的诉讼。

  按照自称是受害员工爆出的情况是,2009年12月,因正海磁材上市需要,则“强迫所有当初参与改制的职工退出股份”,后因部分职工不同意交出股份,则在当年被公司“强行解除合同”。

  此后,14 名离职职工于2010 年3 月10 日分别向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法院确认其持有正海集团股权并确认股权比例。

  2010年7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下达共13 份《民事判决书》(之后1 人经法院裁定后撤诉),认定13 位离职职工的诉讼主张证据不足、理由不当、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判决驳回各原告的诉讼请求。

  13 位离职职工于2010 年7 月29 日向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

  一审判决,发回重审或改判(之后有4 人经法院裁定后撤诉)。

  然而,去年9月,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9 位上诉人的上诉主张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终审判决驳回各上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

  “一纸荒唐的判决,全盘否定了股改时“全员持股,经营层控股”的初衷;一纸荒唐的判决,将我们职工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变成了领导层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的利器; 一纸荒唐的判决,领导仅仅用1000万元,就将年净利润1个多亿的集团公司永久的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一纸荒唐的判决,将我们职工的血汗钱置于何地?”,在各大论坛举报材料中,自称为离职的员工如此控诉到。

  4月12日,网易财经多次致电正海磁材求证,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一位女性工作人员称公司董秘不在办公室,并称将转告后向网易财经回复,不过截至网易财经发稿,尚未收到正海磁材的回复。

2页 上一页  [1] [2] 

来源:网易   责编:苏小小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网站不转载或自行采写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所定义之“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作为零售商业门户,红商网商报仅提供零售相关产业领域的商业信息,以更好地服务于零售商业。来源非红商网的,皆转载自其它媒体。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news#linkmall.cn或来源。
 相关阅读
·正海磁材九高管曲线MBO一夜暴富 职工失窃37亿 2011年04月13日
·“大客户依赖症”受质疑 正海磁材或存投资风险 2011年04月12日
搜索更多: 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