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4月13日讯 资本的血与泪总是一墙之隔。
4月11日,当证监会公布正海磁材的首发申请通过之时,又一批亿万富翁将坐享资本的饕餮,而另外一端却是无缘与此盛宴的14名原正海磁材员工四处奔走控诉。
按照正海磁材的招股说明书,在本次发行上市后,公司的总股本将由原来的1.2亿股增至1.6亿股,按其上市后的市值推算,正海磁材实际控制人秘波海等9名自然人的个人财富将高达37.55亿元,其中秘波海个人名下财富就将高达16.8亿元。
而同时,关于正海集团管理层侵吞职工股的各种发帖、举报已是更密集的从各大论坛、博客涌现。更为激烈的是,2010年9月,已诉至烟台市中院的判决书下达之后,仍有9位上诉人仍在继续抗争。
国企改制的MBO路径,正海磁材又是一个最新样本,而在其MBO背后的资本挪腾却更显神秘。
正海前身
作为发端于九十年代初期的正海集团,前身是在1990年筹建的烟台电子网目板厂筹建处,当年8月,在烟台颇具名气的企业家秘波海出任烟台电子网木板厂筹建处党政一把手。
1992年12月1日,在“烟台电子网目板厂筹建处”的基础上,“烟台电子网板厂”成立,1993年2月3日,烟台鲁信电子网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5年5月更名为烟台正海电子网板有限公司),开始发力彩管荫罩业务。
到2000年,秘波海在已成规模的荫罩业务的基础上,带领原班人马开始进军磁材行业,于是,2000年3月,烟台电子网板厂、惠富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富国际”)、烟台正海电子网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海网板”)、烟台开发区西田永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田永磁”)、烟台正海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海电器”)五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烟台正海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下简称“正海有限”),注册资本9000 万元人民币。
其中,烟台电子网板厂为第一大股东,持有正海磁材31.82%的股份,西田永磁以用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作价900万出资,占出资额18.18%。
此后,烟台电子网板厂改建为烟台正海集团有限公司,正海网板将其所持磁材有限21%的股权以945 万元的价格转让予海韵电子,并在当年年底各股东对磁材有限进行第二期出资。
2001 年10 月25 日,惠富国际拟将其所持磁材有限15%的股权以162.651 万美元的价格转让予与香港海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海耀”),海韵电子拟将其所持磁材有限9%的股权以810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予烟台正海华夏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工贸”),西田永磁也因诉讼将2%股权转让给正海集团。
至此,正海磁材的股东变更为正海集团、香港海耀、烟台海韵、惠富国际等7家公司,正海集团以37%的出资额成为正海磁材第一大股东,香港海耀占出资额15%。
被缩水的国资
到了2002年9月,正海集团被烟台市市政府确定为首批市属大企业改制试点单位,正海集团的改制首次启动。集团改制由秘波海与其他六位公司高层组成。
按照烟台市政府通过的改制方案,正海集团的国有产权一次性整体转让给秘波海等十四名自然人,国有资本全部退出。
网易财经获取的一份企业改制的公示文件显示,以2002年9月30日为基准日,正海集团资产总额为39645万元,负债总额为34170万远,净资产为5475万元,扣除无形资产折扣1085万元后,转让价格为4390万元,其中秘波海等14名管理层人员认购了其中51.39%的出资,职工和工会则认购了剩余的48.61%的出资额。
此外,按此改制公示显示,在改制过程中还预留了1044.6万的“各种费用”,其中,离退休职工安置费用6.6万;近3年企业净资产经营增值奖励169万元,因改制发生的审计评估费用33万远,改制企业职工风险基金836万元。
也就是说,以改制前的5475万元的净资产计算,先后被因改制而剥离了1085万元的无形资产折扣和预留了1044.6万元的“各种费用”,两项相加相当于将国有资产缩水3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