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一只看得见的政策“推手”:中国便利店26年

  便利店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产物。

  全行业通常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市场人口、年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作为进入到便利店高速发展期的拐点。

  而将收入和城市化相联系所做的便利店拐点分析,在于收入的背后,必须依靠高度城市化带来的若干条件同步具备:密集型人口居住,社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商业地产供应充足,以及人口结构整体的职场化(就业率)比例等。

  这也是为什么,上海至今都是中国便利店第一城市(港澳台除外)。

  还有一个更大的城市化条件左右着便利店的宏观走向——城市管理和规划的政策性因素。除了行业已知的准入许可监管,税费征收之外,还有便利店作为距离消费者物理距离最近的零售业态,与周边小店业态的自由配置关系。

  比如,传统农贸菜市场在一线城市管理中的“调整”现象,外来从业人口支撑的的小店种类等各类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决定着一个城市便利店的发展速度与经营方式。

  一周前,北京市的7个部门,联合推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19条创新举措,扶持北京便利店的建设和发展。

  一直以来在便利店方面并不突出的北京市场,开始借助政策的红利,迎来一个显而易见的高速增长期。而这19条措施的颁布,也与北京市近期的城市整体规划治理的措施前后脚公布,进一步显示出城市与便利店的互为推进关系。

  伴随着时代洪流的推进,零售业从“商品为王”到“渠道为王”再到“用户为王”,便利店的地位在政企心中,愈发地被重视,而便利店在零售业中的独特渠道功能,也愈发地被重点开发。

  随着政策的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消费行为的日新月异以及新技术迭代,便利店发展方向的走向,将逐渐以生鲜为主的“家庭经济”社区便利店模式——到家服务;以及餐食、快消品为主的“商圈经济”——商圈便利店的形态。

  《零售老板内参》APP从影响便利店的各个因素,逐一梳理中国本土便利店的发展脉络,进而让全行业从历史的维度,去看清过去便利店的发展路径,判断未来便利店的发展趋势等。

  此篇主要是1992年中国全面迎来社会和经济开发的时间为起点,从政策这个决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大要素,系统梳理便利店的发展脉络。

  - 1 -

  引进外资,中国本土便利店萌芽

  “92南巡”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命运,也改变了无数拥有理想和抱负的有志者的命运。曾经可能只是底层工人的那一代人,怀揣着内心的梦想,成为了如今的商业大佬。

  同时,这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便利店的故事。

  就在“92南巡”的第三站——深圳,当时88岁高龄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听完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汇报当地经济平均增速超过20%,利用外资促进当地发展,并且与外资相关经济产业已经占据当时深圳经济总量1/4之后,邓小平说了这么一段重要的话: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

  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这段话,很快地传遍至全国,传到了国外一些有心的零售企业。

  1992年,全球便利店之王的7-ELEVEn,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一口气在深圳开出5家门店,由此开启了外资便利店进驻中国的序幕;

  4年后的1996年,日本第二大便利店“罗森LAWSON”在上海的长宁区古北路开出了中国的第一家店;

  2003年,第一家全家FamilyMart便利店落户上海。

  受此启发,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也在同一时间,走进了中国千家万户。

  1993年11月,拥有200多家门店的“百里臣”,已是深圳本土创业悠久的专业便利店品牌,也是深圳本土第一家标准的便利店。随着国家政策对连锁便利店的扶持鼓励,商超、大卖场企业也纷纷入局便利店、社区店。

  其中不乏有1997年在上海成立的联华快客,1998年在南京出现的苏果,以及1999年在北京问世的物美便利店。

  - 2 -

  国家政策助力,零售业态转型

  1999年,兰州、郑州、成都的地方政府,借助所在省份经贸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商贸中心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始了中国内陆腹地地区的便利店崛起之路。《意见》指出,要不断调整和优化零售业态,逐步形成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不同业态协调发展的格局。

  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WTO),中国整个社会开始围绕着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的几个中心目标,以及适应加入WTO后的全球新的经济形势与全球产业分工。中国在涉及零售业的宏观政策出台方面,也在同步进行。尤其是在调整流通产业结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科技创新,发展新型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城乡市场上,国家各部委,地方个政府部门,都在密集调整升级对零售业的管理政策。

  此后,整个政策大方向,开始提出发展新型营销方式,推动流通体制与技术创新在继续加强管理和规范的基础上,要求连锁经营要从目前的偏重超市业态,向便利店、仓储商场等多种零售业态发展;从偏重直营连锁,向特许连锁等多种形式发展;从偏重商品零售,向多种形式的连锁服务业发展。

  2002年11月,前国家经贸委(商务部前身)制定了《“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

  在业态分布上,从目前的以超市、百货连锁企业为主,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等多业态发展。在超市业态已经充分发展的地区,逐步发展具有综合化服务功能的便利店,积极探索便利店在不同地区的经营内容和发展模式。

  这个政策的宗旨,就是要让便利店深入居民社区设点,积极开展各种便民服务项目。

  同年提出的《全国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再次强调,加强规划,促进业态结构的合理化和多样化。

  其中,也特别提到要继续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指导思想,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体顾客,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经营宗旨,以大众化生活用品和“菜篮子”食品为主体商品,积极推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超市的发展,努力提高生鲜食品经营比重;要努力发展具有综合化服务功能的便利店,积极探索便利店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营发展模式。

  时间进入到2003年,一场SARS(非典)席卷中国大地。但也将便利店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年,商务部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表示:连锁超市、便利店由于进货渠道稳定、货源充足、价格稳定、网点合理,经营规范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高,防疫措施比较周全,成为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和防疫消毒用品的主渠道,要继续大力发展。

  便利店在政策的助力下,一路由南至北、高歌猛进。

  1998年至2008年这十年期间,可谓是中国本土现代化便利店“百花齐放”的十年。

2页 [1] [2] 下一页 

国内便利店行业要如何发展?不妨从7-11身上取取经

到底是便利店or生鲜电商?便利蜂试水外卖遭质疑

北京便利店的发展困境:近两个月关门超200家

京东便利店的烦恼

苏宁小店一年亏近3亿被剥离 便利店行业微利生存

搜索更多: 便利店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