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李氏已经进入 3.0 时代,今年 3 月才宣布董事会会长与首席执行官的角色分开,但‘太子爷’李在镕仍是三星权力的顶端。李在镕卷入朴槿惠案后,三星上下为其脱罪倾尽全力。
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分是家族企业最令人担心的地方,创始人家族对经营权过分坚持,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以及科学决策程序。在企业权力中心过渡时,继承人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却未必能与时俱进。
若能够针对利润分成、新一辈成员的角色、薪资、所有权、继承权、家族决策、利益冲突和退出机制等,共同制定出一套宪章般的规则,对企业来说将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很显然,韩国大企业虽已进入二世甚至三世,却仍未制定完整的‘家族宪章’,一面保留着家族企业的特色,家族成员牢牢掌控整个集团,董事长少有掣肘;一面在大肆进行海外扩张,想走欧美跨国企业的道路,却不思改革,只简单粗暴地用‘韩国模式’经营海外资产。
《继承者们》|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再者,韩国企业过于依赖本国市场,进入海外市场后不愿主动本土化,经营策略保守滞后。这种企业文化在进入中国后也未改变。
相较于欧美、日本企业,韩企进入中国时间最晚,但对中国市场的渴求促使其积极快速地入场,所以韩国在华企业大多是独资形式,对母公司服从度极高。此外,韩国企业在华投资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在中国购买原材料和配件的比例却极低,很少在华设置研发中心,对技术转让十分谨慎。在人员任用上,韩企也十分坚持‘韩国化’,高层管理人员基本由母国派遣,重要管理职务和核心技术工作大多由母国人员担任。
中韩两国地理距离虽不远,市场差别却很大,全然照搬韩国企业在韩国的经营形态和策略,无异于削足适履。
‘萨德换地事件’后,仅用了几个月,乐天玛特就全线崩溃,不到 9 个月,乐天百货也计划结束营业。这一年是中国新零售起步发力的一年,市场竞争激烈,运营模式不断更新。同类的沃尔玛、家乐福在前两年就深感大卖场整体利润下滑的压力,想方设法牵手京东、天猫,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乐天却不为所动,对现代电视购物、乐天电视购物退出中国的预警熟视无睹,仍然以韩国思维看中国,相当于用马拉松的竞速来跑 110 米跨栏,自然落后。
乐天在中国市场大势已去时,曾表示要加速布局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希望从中弥补损失。然而当年的乐天进入中国,与今日之乐天进入东南亚何其相似。同样看中对方市场潜力,同样属于后发企业,同样将要面临互联网的冲击,中国市场的先例就在眼前,被寄予厚望的乐天玛特在印尼营业情况也不甚理想。如果不及时调整企业运营思路,乐天在海外能否再战也要画上问号。
《新世界| 只有勇立潮头,才能看到新希望
此外,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对消费者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以最典型的三星为例,2016 年三星 NOTE7 电池爆炸案后,三星在全球进行召回,却坚称中国市场发行的版本没有问题,不予召回。不久国行版本 NOTE7‘首爆’曝光后,客服的不作为让三星口碑大跌,全额退款也没能弥补。随后两年,三星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在中国市场遇冷,同期国产手机凶猛发力,安卓霸主跌落神坛。
虽然三星集团业务范围庞大,但手机却是消费者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如果保持目前的消极营销以及保守更新,三星手机在中国几无可能再度提升品牌口碑。
中韩两国地理距离虽不远,市场形势却大不相同。韩国大企业长期以本国的情况来度量海外市场,拒绝在市场地本土化,拒绝适应与改变,只靠碰壁来获得反馈,撞得头破血流也就在所难免了。
(来源:冯仑风马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又一家零售巨头将撤离中国市场 乐天玛特们怎么了? 与乐天玛特缠斗十年,物美赢了? 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乐天玛特败在哪儿了? 乐天可能会在年底全面撤离 “大卖场”在中国变凉 乐天集团两次输血均失败 乐天玛特无牌可打退出中国 搜索更多: 乐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