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不同地区没有及时“本土化” 
  SUBWAY在全球扩张的时候并没有根据不同国情及时调整产品线和经营模式。而麦当劳在“全球本土化”上面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 
  除了10个左右的“核心菜单餐品”,像是芝士汉堡、巨无霸等等,还会根据所在国家,研究能够迎合当地顾客口味和喜好的专属餐品。 
  6、口味本身无法适应就无法适应中国市场 
  曾有一篇文章“入华 22 年,为什么赛百味还是没能让中国人爱上三明治?”就曾质疑过SUBWAY,事实的确如此。 
  赛百味是非常西化的食物,再怎么变通,也绝不可能出现豆腐米饭。 
  而且赛百味制作的三明治里有大量蔬菜,要求面包一定要放冷才能做三明治,否则热面包会影响蔬菜的口感。 
  而中国人习惯吃热的食物,到了冬天完全不能接受。 
  此外,赛百味的口味偏淡,对于嗜辣的人,赛百味没有针对不同口味做任何定制的三明治。相比之下,麦当劳、肯德基就针对中国开发了大量的产品,而且针对中国人口味偏咸的特性做了一些优化,提供了体验更高的产品。 
  7、产品升级效率每每“慢半拍” 
  如果赛百味的产品出新速度用“分”形容,那么它的竞品麦肯则以“毫秒”计量,你还在纠结三明治2.0如何升级,这边肯德基十三鲜小龙虾汉堡以49元的套餐价格早已打入消费者内部。 
  
(2017年12月29日肯德基上海门店推出的小龙虾烤鸡堡) 
  8、没有对客群进行细分 
  大龙焱火锅创始人柳鸷曾分享过一个心得,人均70、80的火锅近年开始“高举高打”,环境、装修、摆盘已经从竞争力变成一种标配,这一市场变化,打破了高端火锅消费的品牌固有壁垒,环境不再是壁垒,“所以我们从客群细分上开始着力,给客户进行了年龄分层,给每家门店配上了可以对外开放的母婴室,让服务更加人性。” 
  精耕细作是趋势,但赛百味的方向依旧模糊,对于客群的细分掌握,尤其是中国市场,看起来没有任何成效。 
  小结: 
  眼看着坐拥全球门店数量之最的赛百味销量惨遭滑铁卢,领导层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在蛰伏近 20 年后,他们终于进行了一些改变尝试。 
  比如升级门店内部,改变logo,配备自助点餐机等,但影响目前来看甚微。究其原因,SUBWAY的调头还是在外围操刀,并未触及根本。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在高迭代率的餐饮“河流”中,“变”与“不变”,如何变,对于餐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而一旦选择失误,可能积重难返。变有风险,当过尽千帆,留下的一定是适应潮流的。 
  (来源:职业餐饮网 大鱼) 共2页 上一页  [1] [2]      赛百味一年关店909家 为什么在健康潮中落后了? 赛百味被曝卖垃圾面包 从垃圾箱掏出来后卖给顾客 赛百味入华22年 为什么还是没能让中国人爱上三明治? 赛百味入华22年 为何还是没让中国人爱上三明治? 赛百味大危机!关店359家,业绩落至第三名 搜索更多: 赛百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