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枪干不过土炮
实际上,对于乐天来说,公司内斗和萨德事件可能只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两棵稻草。乐天玛特进入中国以来的业绩表现一直不理想,开店数量和营收指标均与预期相差甚远。自2009年收购时代超市以后,乐天的中国超市业务就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最近三年更是每年的亏损额都达到1000亿韩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约5.8亿元人民币)以上,门店数量也一直徘徊在100家左右。

从2013年起,有关乐天玛特有意出售中国业务的传闻就开始不时出现。可见,中国市场对于乐天来说早已“食之无味”,之所以没有被放弃,只不过是“弃之可惜”而已。而萨德事件的发生,无疑是给了乐天集团一个痛下决心的台阶。
“萨德事件只是给它加了一把力,导致它更快地面临更严重的问题,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资深行业观察者、“新快消工作室”创始人鲍跃忠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而且,从大的方面来看,卖场和百货行业是一个向下走的趋势,”他说,“乐天自身经营又没有做好,前期的问题比较多,没有在本地消费市场当中被消费者接受。”
乐天玛特的问题并不是孤例。这几年来,行业的不景气和竞争对手的增多,使得外资超市的日子普遍举步维艰。沃尔玛在中国始终无法盈利,家乐福的业绩已经连续多年下滑,英国的乐购(Tesco)则被本土超市华润万家所兼并。有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外资超市退出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成为常态。
一位因公司规定而无法透露姓名的零售行业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而外资超市在这一点上普遍不如本土超市。
“内资超市非常灵活,过去规模小,但随着规模变大,压毛利不比外资差,供应链的仓储物流、门店的更新以及布局都很好,很有创新力。”他说,“外资超市走的是规模,压上游毛利,可是灵活度很差,信息系统也不如内资,这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是没有竞争力的。”
另一家韩国超市企业易买得(E-Mart)的命运似乎证明了萨德事件并非决定性因素。易买得隶属于新世界集团,在韩国的门店数量多于乐天玛特,进入中国的时间也比乐天早10年。但是,在20年的时间里,易买得在中国的门店最多时也只有27家,以至于在萨德风波后都没有多少人想起要去抵制它。即便如此,易买得也并没有比乐天玛特存活的时间更长。9月11日,易买得宣布将其在中国仅剩的六家门店中的五家卖给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卜蜂莲花(00121.HK)超市,另外一家也将出售。
“接盘侠”难觅
韩联社于9月18日援引韩国消息人士的话称,目前已有5家-10家公司通过高盛与乐天进行接洽。卜蜂莲花和沃尔玛、华联等名字一起,成为各路媒体传闻之中的潜在买家。截至本文发稿时为止,卜蜂莲花和华联都没有回复《财经》记者的求证,而沃尔玛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则向《财经》记者表示,他们不会对市场流言做出回应。
无论最后的接盘侠是谁,可以肯定的是,乐天在谈判中已经没有多少好牌可打,其门店很难卖出好价钱,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白菜价”送人了事。据韩联社的报道,乐天玛特最近与一些企业进行了谈判,而这些企业的报价都比账面价值低30%以上。一方面,乐天急于出手的现实,使买家得以大幅压低价格。另一方面,乐天玛特的资产对买家来说也确实缺乏吸引力。
鲍跃忠向《财经》记者分析称,之前几家被收购的外资超市都是在其门店能够维持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被接收的,而乐天玛特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其准备出售的门店绝大多数都已关门,这将使它的资产价值大大缩水。“零售企业最关键的资产是无形资产,也就是它所形成的商圈效应,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他说,“如果现在已经处于关店的状态,那这样的店几乎没有价值,设备也不值钱,所以它的损失应该会非常惨重。”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乐天果断“止损”的决定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乐天在9月14日收盘后公布了出售在华超市的消息,次日,乐天购物(023530.KS,包括乐天集团的超市和百货商场等零售业务)的股价即高开高走,当日收涨8.41%,可见投资者对乐天撤出中国持欢迎态度。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Fitch)也于当天发布声明称,乐天出售中国超市业务“剥离了非盈利资产和与地缘政治问题相关的不确定性,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乐天的财务状况”。
也许,对于内忧外困的乐天来说,能否卖出好价钱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就像陈奕迅在《十年》中唱的那样:“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乐天在中国的十年间可能曾有过美好的回忆,但是当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壮士断腕”虽然痛苦,却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
(来源:财经网 余乐) 共2页 上一页 [1] [2] 乐天玛特撤离中国 都是萨德惹的祸吗 乐天玛特中国业务出售案启动接洽 正大为竞购者之一 易买得、乐天玛特败走中国 韩系超市在华已溃不成军 乐天玛特决定撤出中国市场 清仓甩卖无人问津 乐天玛特撤出中国进入倒计时 业绩惨淡、不堪重负 搜索更多: 乐天玛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