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天生的好生意
从产品类别看,星巴克的咖啡是天生好生意,当然这也和其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创新力有关。
最早咖啡是在麦当劳,Dunkin Donuts里面卖的廉价饮料。霍华德·舒尔茨开创了“第三空间”理念,通过打造星巴克实体店,让星巴克咖啡变成了一种高逼格的饮料。无论是时间效率还是坪效,星巴克的效率都很高。一杯咖啡均价在25-30元之间,相当于一个麦当劳套餐的价格。但是星巴克的店面要比麦当劳小很多,频率远高于麦当劳。而且星巴克的时间段也基本上饱满,无论是早上,中午,下午都会有人买。
星巴克的店面虽然有舒服的座位,但是以外带为主。这也是许多餐饮牛股最核心的模式之一:Take Out。只有增加了外带业务,才能大幅提高餐厅的坪效。
历史上那些大市值餐饮企业,一方面是全球化连锁,另一方面有很强的Take Out属性。包括美国三大汉堡公司麦当劳,Burger King,Wendy's,美国披萨巨头必胜客,达美乐的披萨饼,以及墨西哥鸡肉卷公司Chipotle的墨西哥鸡肉卷等。同时,我们看到去年国金楼下Costa Coffee的倒闭,就是坪效太差。虽然大部分时间里面坐了很多人,但是很少有人Take Out。拉里雷当时的文章甚至说到,里面有很多类似于笔者这种干坐的“二级狗”,遇到熊市就喝点水也行。另一家关门的金茂楼下猫屎咖啡也是,每次去几乎都没有人,更没有人外带。但是店铺面积比金茂二楼的星巴克大很多,坪效和后者远远不能比。
另一方面,咖啡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饮品。餐饮很重要一点是消费频次,如果有高频次消费属性,即使依靠原来的消费群体,就能维持很好的现金流。许多人对于喝咖啡有瘾,每天都要喝一杯。有些东西有季节性,或者不能消费频次过高。比如小龙虾,麻辣火锅等等。星巴克基于咖啡的消费频次,又通过星享卡和移动支付增加了用户粘性,将Loyalty Program做到了极致。
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许多餐饮都在大力度切入移动支付模式,星巴克在最鼎盛的时候其移动支付占到全美支付量的90%以上。Panera Bread, 达美乐披萨都通过移动支付获取了更加精准的用户数据,也解决了用户等待的问题。由于这些公司的移动支付都在其专有APP中完成,数据质量更高。而不像国内大部分移动支付都是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中完成。
成为巨头的必备条件:连锁化、标准化、品牌化
其实连锁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是合一的。对于任何餐饮巨头来说,如果产品无法标准化,就根本没办法连锁推广。
我们看到许多很好吃的饭店,具有很强的工匠精神,但根本没办法标准化。都是依靠师傅个人的手艺代代相传。比如日本的寿司店,烧烤店,国内的一些小吃店等。同时,许多超高端餐厅也根本不会标准化和连锁化,以服务小众人群为商业模式。这些能活得很好,但永远无法成为餐饮巨头。
比如星巴克将咖啡的标准化,麦当劳将汉堡的标准化。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喝到的咖啡,吃到的汉堡都是一个味道。在今天,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种标准化餐饮。过去我们去三四线城市出差,往往都想尝试当地的地方小吃。后来发现,还是吃麦当劳安全指数最高,因为很多时候地方小吃也是“啃爹”的。甚至今天,周末和太太出去吃饭,我们也更愿意去那些吃过无数次的餐厅就餐,因为我们对里面的食物,服务都有比较充分的预期。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主要城市商业竞争力PK 星巴克越多的地方活力越高? 星巴克员工为何难挖走?人力资源副总裁透露秘诀 家兴易购24小时便利店开业 “便利店版星巴克”什么样? 深圳同泰时代广场开业 星巴克、太平洋影城等入驻 星巴克遭遇业绩增长天花板 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妥协 搜索更多: 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