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暂未收效
这4年来的业绩下滑,可口可乐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相继出台多元化和出售瓶装厂等措施应对。
记者注意到,这次业绩说明会上,除了财务数据,可口可乐还汇报了出售瓶装业务的进展。中国、日本以及欧洲市场的瓶装业务都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购买者,公司也已着手规划在非洲市场的瓶装生意。而2017年,可口可乐将完成对美国瓶装业务的重组。同时,在处置好北美、中国、德国及南非的资产后,可口可乐员工人数将从原来的12.3万人大幅下降到3.9万人,公司的资本开支也将减半至13亿美元。而完成了对美国市场的重组之后,可口可乐预计其每股收益将下降4%。
不得不说,对可口可乐来说,销售下滑是个老问题。尤其是在提倡健康概念后,碳酸饮料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可口可乐也积极在口味和包装上寻找突破口。比如为了显得更健康,可口可乐推出小包装的饮料,将零度可乐的名字从“Coke Zero”改为“Coca-Cola Zero Sugar”。而在中国市场,除此之外,目前,已知的产品除了已经开始铺货的零度雪碧,还可能包括一款新口味的可乐,这种口味此前已经作为限定产品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日本销售过。
2016年3月,可口可乐正式接手“中绿粗粮王”饮料业务,这成为中国的一款植物蛋白饮料。就在8个月后,为提升盈利,可口可乐已经打算卖掉中国瓶装业务,交易价格约10亿美元,公司此后将专注于盈利更高的浓缩液生产业务。
其实,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遭遇,也是中国整个饮品行业步入寒冬的缩影。据国家统计局今年中旬发布的数据,2016年5月中国软饮料产量为1441万吨,同比下跌9.20%,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
这也令外界不禁对这位新帅捏了一把汗。针对中国市场,James Quincey表示,可口可乐已采取一系列组合策略,以应对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包括加强渠道与促销,对品牌与包装进行调整等。财报未披露中国市场具体数据,他透露,在2016年下半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表现有所反弹。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金晓岩)
共2 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 第2页
王老吉加速海外布局 扬言要做“中国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多元化尚未奏效 利润大幅下滑
可口可乐多元化尚未奏效 2016年利润下滑11.25%
可口可乐、统一纷纷上“黑榜”
优酷“全链路营销”助力可口可乐和消费者“年在一起”!
搜索更多: 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