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市场分析,Burberry在亚太地区销售颓势尤其明显,其中香港地区业绩连续三个季度持续暴跌高达20%。据悉,Burberry 2016年下半财年可比销售按年下跌2%,令人关注的是,如果剔除香港和澳门的市场表现,集团下半财年业绩或将逆转实现1%的增幅。可见在人民币贬值、内地反腐政策实行以及香港、澳门等高利润市场业绩拖累的环境下,集团整体市场业绩受到较大冲击。
而欧洲市场受多起恐怖袭击,游客锐减,销量持续放缓干扰,四季度销售表现明显不佳,中东及美国市场业绩同样无突破。日本虽然业绩上涨幅度实现倍数超越,但本质而言,由于集团在日本授权业务到期,日本市场特许经营收入锐减1900万英镑。与此同时,集团指出,受奢侈品市场疲软拖累,Burberry预计2017年上半财年将持续下跌状态。
自救策略前途未卜
奢侈品降级拉动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从去年香奈儿在内地首次实施降价,便拉开了奢侈品在华降价的大幕。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Burberry进行了大规模调价,但是店内顾客多为咨询或者试穿,在实地调查的20分钟内,并没有消费者进行现场购买。
对于Burberry降价换市场策略,周婷则认为,奢侈品牌降价主要是受全球价格一体化的策略影响,品牌应从产品的设计和产品定位等方面出发,单纯地认为降价就可以挽救市场是不现实的。而且奢侈品牌降价本身就是双刃剑,降价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拉动店面的销售,但随着一轮一轮的降价势必会影响品牌形象。值得注意的是,Burberry品牌国内外价差将近在50%左右,20%的降幅对于很多国内一二线消费者而言吸引力不足。
据悉,Burberry这两年持续发力奥特莱斯渠道,在国内许多奥特莱斯卖场都可以看到品牌的身影,价格虽然没有国外便宜,但比国内正品店依然具备竞争优势。但是在英国或者欧洲的奥特莱斯购买Burberry产品价格非常便宜,随着海外代购和海淘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品牌全球价格也日益透明。
对此,周婷认为,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以及购买奢侈品渠道的多样化,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正在进一步下降,反而是产品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从Burberry品牌现在产品的设计而言,显然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刘一博 武媛媛) 共2页 上一页 [1] [2] 销售业绩疲软 Burberry在华再降价两成挽颓势 英国脱欧效应显现 Burberry手袋在香港降价20% Burberry即将上线即看即买模式 Burberry和图片社交网络一起推出一款睫毛膏 Burberry为什么要收回全部中国业务? 搜索更多: Burber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