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国产手机上市公司都兼有其他业务,很难根据财报数据测算国产手机的净利润率。不过根据众多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测算,目前国产手机的普遍利润率大致在3%左右。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手机行业平均的利润率3.2%,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高利润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专利收费模式。高通是按照手机整机的售价收取专利费,而不是一般按照芯片售价收取专利费的模式。去年发改委处罚高通,规定高通只能按照整机65%的售价收取专利费,而在这之前收费的依据是整体售价。
魅族副总裁在媒体沟通会上称:“高通给了你一个黑盒,要求你一定要接受,盒子里的条款是不公开不透明的,也就无法保证市场的公平和公正,所以我们一定不能简单接受高通单方面的条件。”
其实,无论国产手机厂商们是否愿意付费,一个冷冰冰的现实就在眼前: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研发上投入巨资之后,本能的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市场的垄断地位没有被打破前,任何一个正常的公司都有足够的冲动利用这种地位牟利。

垄断者引起反弹 巨额罚单能否破局?
高通垄断引发了激烈的反弹。去年2月份,发改委对高通开出了高达60.88亿元人民币的反垄断罚款,相当于调查开始当年(2013年)在华销售额的8%。
根据发改委的要求,高通此后面向中国手机厂商独立提供3G和4G专利授权,不再和高通其他专利捆绑。另外,高通面向中国手机厂商收取的专利费,计算标准由按照手机价格的全价改为实际价格的65%进行计算。
这项处罚给高通造成的打击直接反映在业绩上。高通在2013年年末接受调查,在2015年2月份收到处罚。在这一时期内,高通的业绩由增转减。根据最新的2016年中期财报显示,营业收入738.72亿元,同比下降19.06%。净利润173.62亿元,同比下降12%。
该项处罚不仅使高通当年的净利润暴跌,并且在此后商业活动中带来持续性伤害。自从处罚发出后,高通和国内手机厂商合作的进度缓慢。高通的股价也大受影响,当前股价已经较2014年高点跌去超过三成,同期纳斯达克指数基本持平。
不只是中国,高通的垄断地位已经引起了手机制造厂商普遍的不满与反弹。高通曾经的大客户——苹果与三星先后研发了自己的芯片产品,并投入到生产当中。
投入巨额研发后谋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但当智能手机红利逐渐消退,高通巨资打造的“专利提款机”真的能够稳如泰山?
来源:面包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魅族回应高通5.2亿专利诉讼:不接受黑盒机制 魅族被高通起诉背后:专利费贵到难以想象 高通格力签署专利授权 董明珠“没上船先买票“? 高通满血复活的希望就全寄托在这枚移动芯片上了 小米主动示好签下专利授权协议,与高通各取所需 搜索更多: 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