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演出的,挣钱的也不多。”有业内人士透露,青岛海泉湾天创大剧院的《梦归琴岛》,也主攻“酒店+秀”细分市场。该剧自2012年首演至今一直亏钱,上座率只能维持在四成左右。动辄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尚且如此,小规模旅游演出的日子也不好过。北京市场上的旅游杂技演出,很多院团每张票只能收入三四十元,甚至十几元钱,令他们叫苦不迭。
天创集团负责人曹晓宁表示,现在很多旅游演出都是酒店或景区的配套项目,在对其商业前景衡量时,不能仅评估演出本身是否盈利,而应当进行综合考虑。但他也承认,一直背着这个“包袱”不是办法,天创即将与国外著名的金沙酒店集团展开合作,将演出项目搬移至海外成熟市场的酒店中去进行。
担忧
又有一批“土豪”挺进市场
大量旅游演出项目的迅速倒掉,并没有阻止后来者的脚步。
今年6月,号称投资1.7亿元的大型实景演出《天下·情山》在天津盘山上演;下月,山西忻州的大型情景剧《又见五台山》将亮相;万达总投资达25亿元的剧场演出《汉秀》,也将于12月在湖北武汉隆重登场。有消息称,江西婺源、安徽安庆等著名旅游景区,准备在明年纷纷上马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太多了,早晚得出事儿。”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吴然说,他在前年就觉出了旅游演出市场的“不正常”。“旅游演出本来是自发的市场行为,可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都觉得,我这个地方要是没有个旅游演出,就少了点儿什么。”吴然说,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的旅游演出市场势必出现大量质量不高、内容同质化的节目。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旅游演出节目已经形成了套路。题材上,无非是“绑架”地方传说、生搬地域历史;形式上,人海战术成了普遍模式;至于创作团队,全国也就那么几支队伍而已。吴然认为,一些旅游目的地指望靠旅游演出就把一日游升级成二日游、三日游,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违反市场规律的。
在旅游专家眼中,数量不是问题关键。“全国200多台演出我觉得不算多,这么大的市场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认为,国内旅游演出市场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但很多投资人并没有仔细研究,而是以为只要花了钱就可以万事大吉。他以此次引起关注的三亚市场为例,“这是一个度假市场和观光市场相结合的特殊地域,旅游演出适合观光市场,这块市场看起来很大,其实不然。”
“做投资决策的太盲目乐观,做创意制作的太自我陶醉,给政策支持的太好大喜功。”一位旅游演出从业者如此坦白地承认,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参与者其实都是在自娱自乐,甚至是把文化市场做成了“土豪游乐场”。用他的话说,表面上看整个行业像打了鸡血一样很冲动,其实,很多项目从一开始定下的就是“狗血”的格调。(北京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万达百货3年来首次全面完成半年目标 收入增长62% 荆门万达广场规划及建筑方案发布 15万方大商业年内建成 万达金街“不产金” 万达外街为何沦为“鬼街”? 解析万达高速扩张背后:万达外街为何“全死光” 解析:万达百货促销活动与扣点、结算培训 搜索更多: 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