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即采访了基地的管理人员,却发现这个一直对外宣传有机的基地,竟然没有通过有机认证。记者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并没有找到山东农口有机葡萄种植园的认证信息。
“山东的基地是按照有机方式生产,总共3万多亩,2012年开始量产。”基地技术负责人王玲玲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同时,她也坦承目前基地还没有进行有机认证,“今年已递交了材料,认证还没下来”。而对于目前使用农药的问题,王玲玲则并没有回应。
另外,根据威龙在其宣传材料上称其有机葡萄所在地胶东半岛是“绝佳产地,有机葡萄生长天堂”。然而,多个葡萄种植领域的专家向记者证实,胶东地区并不适合搞有机葡萄,大规模有机葡萄种植更不可能。
“烟台地区建有机葡萄基地先天不足。这里夏天高温高湿,最近几年降雨量都偏高。只要有病源,很快就流行开,不打农药是百分百不可能的。”山东省葡萄酒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孔卫国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而且,烟台地区的旧有的葡萄园大气、土壤、水质污染都很严重。转换成本很高。”
中国首位独立酒评人,国际葡萄酒资深评委吴书仙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有机种植,如山东产区7-8月份降雨量大,葡萄树间距不宽,挂果又多,葡萄树很容易得霉病,如果不打药,很容易对葡萄造成损害,往往很难有收成,还是打药好。所以说,如果是山东产区的葡萄酒基本不可能做到有机,号称有机的基本都不是真正的有机葡萄酒。”
产能口凸显疑点重重
除了表面的种植乱象,如果对比威龙有机葡萄的产量与有机葡萄酒产量之间的缺口,很容易就寻找到威龙“有机”的疑点。
据中国认监委(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网站上显示,威龙集团只有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葡萄种植基地生产的酿酒葡萄得到中绿华夏的有机认证,认证年产量为3万吨。
而按照记者实地调查得知,威龙甘肃基地内目前仅1万亩葡萄田可量产,以每亩产量600公斤计算,基地每年的葡萄产量仅为6000吨。多达2.4万吨的有机葡萄缺口如何填补,令人质疑。
对此,姜建奎表示威龙集团在山东还有基地,“不会从外界市场采购。”
据威龙山东基地方面对记者介绍,目前山东仅4000亩的葡萄园尝试进行有机生产。就算将这4000亩没有通过认证的“有机”葡萄园算进来,也无法弥补巨大的原料缺口。
而更大的缺口体现在原料和有机葡萄酒生产上。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吨葡萄可以榨600公斤汁,制成300公斤葡萄酒。以此计算,基地目前的有机葡萄能够制成的有机葡萄酒产量仅为1800吨。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根据威龙方面提供的数据,早在2011年威龙生产的有机葡萄酒就达到8000吨。而另一方面,根据中绿华夏的认证资料显示,威龙有两座葡萄酒加工厂得到了中绿华夏的认证,目前这两座酒厂认证的有机葡萄酒产量总计达到3.5万吨,证书上的原料来源均标注为本企业基地生产。
在产能如此低情况之下,却又如此高的实际产量,威龙有机葡萄酒的原料来自哪里,是否存在用普通葡萄原料以次充好的情况?令人质疑。
假有机背后的“剪刀差”
尽管存在诸多乱象和质疑,但威龙葡萄酒仍然大打伪劣的“有机牌”,在葡萄酒行业观察者看来,其背后还是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获得更多的利益。
纵观威龙葡萄酒的发展脉络,在2009年之前,威龙一直以低端葡萄酒在市场上寻求一片脆弱的立足点,但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处于一个盘整期,产能总体供过于求。作为低端民营葡萄酒厂,威龙一方面面临着三大国有葡萄酒企业竞争压力,同时面临着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和消费升级的考验,想要生存,“必须耍点心眼”。
2009年,成为一个关键节点。公开资料显示,威龙有机葡萄酒2009年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COFCC,同年,威龙有机葡萄酒在浙江销售。
打着“有机”的概念,威龙进行了一系列举动,据威龙方面宣称,2009年开始威龙在山东烟台龙口投资2亿投资,在当地发展4万亩有机葡萄园。同年,又投资9亿元,在甘肃武威地区发展10万亩有机葡萄基地和建设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葡萄酒厂。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四川禾邦阳光制药铁威龙穿龙骨刺片违法广告遭查处 威龙葡萄酒恶意更换标贴以及条码欺骗顾客 搜索更多: 威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