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报 >> 商企动态 >> 开发商动态 >> 正文
中国奥园“独掌“长安8号 王府世纪蹊跷“禅位“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8-09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北京建国路与西大望路相交十字路口的东南角,长安8号工地外的围挡上,中国奥园与王府世纪的LOGO已经不见,那句曾经引起轰动的“We Will Never Be Second”的标语也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光秃秃的铁皮。

  “年初的时候还来贴过外墙安装窗户,但是没干完就停工撤走了,据说是集团内部调整,已经有几个月没有人来上班了。”留守的一位保安说。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命运多舛的豪宅项目再次陷入困局?7月31日,中国奥园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奥园,3883.HK)的一则公告透露出蛛丝马迹。公告称,中国奥园通过全资附属公司,以7.13亿港元的价格买入世纪协润的相关贷款,而世纪协润拥有长安8号项目公司北京耀辉96.8%的股权。

  由于此前中国奥园和长安8号的另一个拥有者王府世纪共同对该贷款负有偿还责任,此番中国奥园将贷款全部买入后,也就意味着王府世纪实际上已经从长安8号项目上撤出。在公告中,王府世纪的实际控制人王志才辞任世纪协润董事职务也佐证了这一点。

  业内一直言之凿凿的长安8号股东之争似乎也将因此告一段落,但对于中国奥园来说,这个旷日持久的棋局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劳燕分飞

  2010年年初,在长安8号新品见面会上,中国奥园董事局主席郭梓文和王志才联袂公开亮相,言谈甚欢。但随后不久,就爆出了中国奥园和王府世纪产生意见分歧的消息。

  “双方总是谈不拢,方案一直在变,营销团队也极度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一位参与过长安8号项目工作的人士对记者抱怨。

  在众多复杂问题的影响下,长安8号工程进展和销售状况并不理想,营销操盘手也两度易人。这也造成了已经封顶并开始外立面装修的长安8号被迫再度停工,12万平方米的可售住宅面积也仅仅销售了1.28万平方米。

  “股东之间的一些问题要处理,项目不得不暂停下来,但相信项目很快就会重新启动。”长安8号营销负责人梁秀蕾对记者表示。

  对于记者提出的“王府世纪是否已经出局,由中国奥园完全掌握了长安8号的控制权”的疑问,梁秀蕾表示,“可以这么说,但还要等很多法律文件的签署,更具体的细节不方面对外透露。”

  “我只能说,从法律上来讲,现在王府世纪仍然是长安8号的股东。”中国奥园投资部负责人出言谨慎。

  中国奥园在公告中表示,王府世纪所控制的泓达投资在这笔定期贷款中违约,因此作为抵押物,世纪协润的股权也遭到了工银国际以及其他贷款人的强制接收。

  如果中国奥园此番不出手,将意味着失去长安8号这个项目,而在收购此贷款的同时,与贷款相关的股东权益也一并落入了中国奥园的囊中。

  王府世纪究竟为何违约,中国奥园方面表示无权对外披露,不过分析人士猜测,王府世纪也许并没有资金偿还这笔贷款,因为从一开始,这笔贷款的偿还就依赖于长安8号的销售回笼资金。

  另外,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中国奥园又出人又出钱,还不断贷款偿债,几乎一手将这个烂尾项目重新盘活,其当然希望收益比例能高于股权比例。”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链条,中国奥园与王府世纪对收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后者手中拿到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又是这笔贷款的唯一还款来源。因此,王府世纪的贷款违约并不难以理解。

  奥园之役

  长安8号命运波折而充满戏剧性,这个原名耀辉国际城的项目本来由王志才的王府世纪持有80%的股份并独立开发,但由于资金不足,王府世纪将控股权转让给了当时还名为天鸿宝业的首开股份(600376,股吧),双方约定共同开发。

  然而,艰难漫长的拆迁和不断激增的支出让首开股份逐渐失去了耐心,2008年,整体上市后的首开股份以“国企不适合做豪宅”为理由,将项目股权重新卖回给王府世纪。

  原本指望华尔街巨头美林集团注资的王府世纪将项目更名为擎峰,但遭遇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导致美林集团自顾不暇,加上首开股份不断催债,让王府世纪不得不再度对外寻求合作方。此后,中国奥园介入。

  于是,停工1年多的擎峰项目再度开工,并改名长安8号。中国奥园主席兼行政总裁郭梓文当时乐观宣称,该项目将在未来3年内为中国奥园带来130亿元的销售收入。

  但让人不曾预想到的是,长安8号项目却在债务偿还、利益纷争、销售困局以及宏观调控的漩涡中成为了中国奥园的阿喀琉斯之踵,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已经远远超出当初的预计,然而这个建了4年的项目却至今没有竣工。

  “只能说,当时中国奥园在房地产市场从低谷中恢复时期对前景估计过于乐观,对复杂的债权股东关系审视不足。”一位曾经考察过长安8号的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

  中国奥园2010年年报显示,长安8号销售金额仅有7.925亿元,与目标相距甚远,由于项目动工时间难以确定,下一笔销售金额何时入账仍是未知数。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认为,拥有项目的绝大部分股权,对中国奥园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在于中国奥园对项目的决策更加独立和畅快,有利于项目重新启动销售;但不利之处在于,项目仍有不少债务压身,这都需要中国奥园一力承担,“这无异于一场豪博”。

  中国奥园当初以8.3亿元介入长安8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贷款、工程款、还债等资金粗略估计已经投入了超过30亿元,随着贷款期限的逼近和项目的停工,中国奥园必须采取更多的融资措施予以应对。

  从2010年年报看,中国奥园可以动用的现金及存款达22亿元,但一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则有13亿元,随着此前苏州项目的并购和此次收购贷款的支出,公司的现金压力已经显现。

  不过,中国奥园似乎已经有所准备。本报独家获悉,长安8号北塔的商业裙楼和写字楼已经转让给了一家新加坡基金,以作为其Reits上市的储备资源。但该消息尚未得到中国奥园方面的回应。

 相关阅读
·奥园5.2亿元拟打造广州“奥园养生广场” 2011年05月05日
·奥园地产3.83亿收购江苏昆山两商业用地 2011年03月23日
·横店影视城签约进驻广州南沙奥园·海景城 2010年10月27日
·奥园地产集团1.6亿收购广州天河区商业物业 2010年07月27日
搜索更多: 奥园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