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谣言】你见过这样的鸡蛋吗?蛋清、蛋黄和蛋壳全部是用化学原料制成,没有一点天然的成分!近日,郑州的夜市小吃摊上就有人在买这种“纯人工鸡蛋”。一位经营食品添加剂的王先生发现了这种鸡蛋,并且向摊主套来制作方法,回家一试,居然还真的能做成以假乱真的“纯人工鸡蛋”。
【辟谣】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称,该视频是一种玩具鸡蛋的制作过程。大家不必担心。媒体记者发现,在网上的确可以搜出这种玩具鸡蛋。上面的黄色标签和视频里的一模一样。假鸡蛋,真没有。最主要是蛋壳做不出来。况且鸡蛋又这么便宜,即使真能造出的无壳假鸡蛋,成本也比真蛋高多了。
辟谣链接:4月十大谣言:假鸡蛋流入市场直黄瓜因为喷药?
10.【谣言】被涂避孕药的黄瓜吃了会绝育。
【辟谣】“避孕药黄瓜”纯属是一种谣传。人们常说的避孕药是动物激素,对植物性的黄瓜生长发育没有任何作用,不可能使用在黄瓜上。人们之所以谣传为避孕药,可能是因为黄瓜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具有激素的作用,避孕药也是激素。结果,传来传去,最后传成了黄瓜使用避孕药。
辟谣链接:“避孕药黄瓜”是真的吗?专家:纯属谣传
11、【谣言】果粒橙出事了!可口可乐承认旗下果粒橙含有美国禁用农药多菌灵。
专家指多菌灵可致脑麻痹、肝长肿瘤。
【辟谣】2012年1月中旬,可口可乐在其美国产品中发现巴西果农为果树喷洒的杀真菌剂多菌灵,随后上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但在美国和中国分别主动将产品送检后,结果均显示没有问题。多菌灵在欧盟和橙汁原料产地巴西是允许使用的,欧盟限量200ppb,这次检出浓度是35ppb,对人体是完全无害的。FDA最终认为“检测出的多菌灵残留水平远低于可能构成安全隐患的任何标准,因此消费者无需对市场上的橙汁产品感到担心。”
公众可在“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查阅相关谣言及辟谣、科普信息
【短评】重拳治理食品谣言刻不容缓
进入2018年,食品谣言仍然屡禁不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治理谣言的重要性。专家曾早就指出,食品谣言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源于造谣传谣者利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蓄意编造、偷换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诱导消费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费者又常常缺乏科学判断。
“眼球博弈”已成为谣言传播中的最大动机。为追求“10万+”而制造噱头、牟取利益,一些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扮演了“感染者”的角色,帮助谣言像“流行性病毒”一样扩散传播。食品安全谣言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而治理食品谣言一定要下重拳,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一直不遗余力开展辟谣工作,治理谣言。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10个部门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同时在多平台主动发布监管信息,并建立了辟谣数据库和科普网络平台。自去年以来,总局共发布辟谣信息85条次,目前数据库已经收录3万余条次。此外,国家食药监总局还联合公安、网信部门等进行联合执法,对食品谣言的制作者进行拘留和处罚。
截至目前,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共发布70余条权威辟谣信息,发布及转发相关食品科普信息累计1000条,在引导公众走出食品安全认知误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联盟也呼吁,在建立协同合作机制的同时,应继续加强对制谣、传谣者的处罚与追责力度,尤其是要更加明确谣言判定细则和危害量化标准,进一步强化《刑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涉食品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还我国食品行业和广大消费者一个清朗、和谐的网络环境。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11种巨毒食品?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实为恶意篡改编造 搜索更多: 食品辟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