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热门资讯频道 >> 正文
恶意欺诈、重复授信 消费金融大爆发谨防风险

  过度消费、恶意欺诈、重复授信给行业蒙上阴影

  随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的消费金融进入爆发期。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新增总额已达去年全年的1.54倍。多方预测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的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年化增长率在20%以上。

  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吸引各大机构“跑步”进入这一领域,除了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型电商平台和部分网贷平台也纷纷杀入这一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恶意欺诈”、“过度消费”等负面词汇困扰着行业发展,一些机构的业务违规发展、过度授信也给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业内人士建议,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宜借助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强自身风控能力,而从监管的角度而言,则应加快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推动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机构跑步进入消费金融规模大增

  talking data发布的《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6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消费信贷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消费信贷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上述报告还显示,消费信贷与gdp的比值不断提升,2016年,该比值突破30%,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强。2010年以来,除了房贷、车贷之外的短期普惠消费性贷款占比不断增加,由2010年的12.7%增长至2015年的21.6%,2016年,其占比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19.7%的较高值上。

  wind数据也显示,2017年1至8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833亿元。而2016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元,今年前8个月新增总额已达去年全年的1.54倍。另外,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9%,而同期消费增速为10.4%。消费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提高,少不了消费金融的支撑。

  消费金融的快速增长,也吸引了大量机构的进入和投入。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推出的消费金融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少银行在贷款和业务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逐步加大对消费贷款的投入力度。

  近期披露完毕的a股上市银行2017年中报显示,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款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多家银行突破千亿。其中,平安银行上半年消费金融余额达2770.90亿元,同比增长255.49%。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以电子渠道个人自助贷款“建行快贷”带动业务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80.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30.37亿元,增幅也达到110.66%。另外,截至2017年7月末,招行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约20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增加约100亿元,占比约达50%,其中“闪电贷”余额在今年5月已突破百亿。

  与此同时,信用卡业务也成为不少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发力的重点。以浦发银行为例,其信用卡业务2017年上半年总收入达218.65亿元,同比增长94.05%。

  信用卡服务平台我爱卡首席研究员董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信用卡是银行与用户建立联系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消费主力年轻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信用消费市场,通过信用卡业务从场景获客、并依托场景提高用户体验,对银行而言是新的竞争机遇。

  消费金融行业另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今年8月下旬,中青旅公告称与光大银行共同发起成立“光大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牌公司达到约22家。

  近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其2017年中报,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比如,今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25.73%;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92%。与此同时,马上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和华融消费金融在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在上述两类机构之外,行业巨头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一些p2p借贷平台也涌入消费金融行业。得益于天然的消费场景和便捷的产品体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增长尤为迅猛。根据艾瑞咨询的最新报告,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元猛增到4367亿元,4年增长7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317%。

  “过度消费”、“过度授信”苗头显现

  “我使用蚂蚁花呗已经快两年,信用额度有1万多。花呗连着支付宝,线上支付比较方便。和老一辈'量入为出'不同,我们这代人喜欢花明天的钱,遇到贵一点的东西可以分期付款。”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90后刘浩说。

  消费金融的服务客户正在向着年轻群体不断下沉。《经济参考报》记者随机采访的10名90后均表示,使用信用卡/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中的一类或两类。

  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国内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相当于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招商银行旗下招联消费金融公司表示,目前授信客户1100万人,累计放款超过1200亿元,其中34岁以下客户占比达到83%。

  在消费金融客户更为年轻化的同时,“过度消费”的苗头开始显现。由于大学生申请信用卡有难度,校园分期一度成为消费金融的高频场景。有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每年苹果新品发布会后,通过分期贷款购买手机的大学生会明显增多。不少大学生金融意识较为薄弱,还款能力有限,由此引发的违规催收甚至暴力催收事件,多次成为新闻事件。

  与此同时,欺诈风险也是消费金融面临的严峻挑战。消费金融贷款金额小,申请数量大,有的还是全线上操作,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以分期购物起家的乐信ceo肖文杰说,有人甚至到农村花钱收身份证用于诈骗。因为农村很多用户并无任何借贷或信用记录(俗称“白户”),更容易在消费金融平台上骗贷成功。

  和传统金融业务相比,消费金融产品多数不需要抵押、担保,申请门槛相对较低,对个人信用的依赖度较高。因此,“过度消费”和欺诈风险频发的同时,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也在攀升。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已批准开业的15家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资产总额为1077.23亿元,贷款余额为970.29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11%(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74%)。而就在2015年9月,这一指标为2.85%。一年之内不良率增长44%,引起了多方关注。

  与此同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系数也在上升。根据央行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营总体情况》,截至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604.7亿元,环比增长12.89%,占信用卡应偿余额的1.5%,较上季度末上升0.1个百分点。而2016年的年度数据显示,2016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535.68亿元,同比增长40.9%。由于国内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信用卡的“过度授信”或者“重复授信”导致银行存在不小的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消费金融公司为了扩张规模、追求利润,还铤而走险进行各类违法违规操作,使得整个行业的风险指数更为加剧。

  今年8月,北京银监局公开了对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处罚决定,北银消费金融被给予合计900万元的行政处罚,四位高层人员也接受处罚。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北银消费金融贷款和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超经营范围开展业务、提供虚假且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开展监管叫停业务等。

  这已经不是北银消费金融首次被监管开出罚单。2016年6月30日,北银消费金融因“当事人变相突破监管规定发放贷款;贷款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个人消费贷款用途不真实,部分资金被挪用;无合理理由和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上调贷款风险分类,资产质量严重不实”,被罚款人民币150万元。

2页 [1] [2] 下一页 

钱眼金融:十一送壕礼,亿元红包免费领

花果金融荣获“2017年度十佳互联网金融公司”称号

浅橙科技朱永敏:信任成本是社会最大成本 金融科技核心在风控和数据

乐视金融:亮相之初野心不小 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京东金融联手尚泰集团 去现金为王的泰国做支付

搜索更多: 金融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