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通过互联网买卖假币案增多
今年4月,国务院反假币相关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全国假币犯罪形势总体平稳可控,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反假币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其中主要问题是互联网制售假币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记者梳理北京法院今年审判的涉及假币犯罪的案件发现,近两年通过互联网销售、购买假币的案件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在网上建立了专门的聊天群,通过线上支付买卖假币。
这种操作模式隐蔽性极强,买卖双方使用化名、互不相识,警方查处难度较大。而且以往的假币交易多以百元钞票为主,现在大量出现的是10元、20元小额假币,原因在于小面额假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发现。
2016年3月,30岁的袁某在其位于大兴出租房内通过互联网QQ聊天购买假币,然后通过快递收货。但他在收取装有假币的快递包裹时被民警查获。民警从快递内及袁某暂住地内查获面额20元的纸币共计219张4380元,经鉴定均系机制假人民币。
2016年8月,23岁的郝某从微信上结识了一个叫“夏季”的人,商定以3200元的价格购买250张100元面值的假人民币。郝某买到假币后自己剪裁,剪坏了一部分,然后把裁剪好的1万元假币用来偿还借款。10月31日,郝某在顺义区高丽营镇把钱交给朋友,对方很快发现钱是假的,立即报警。警方将郝某抓获,并在其汽车后备厢里起获了剩余的假币。
动向
从城市中心转向城乡结合部
当前假币犯罪的另一变化是对弱势群体的侵害增加,不法分子售假、贩假、使用假币的行为逐渐向现金使用量大而防范意识和打击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以及城市边缘地区转移,如集贸市场、小卖部、早点摊、小餐馆等,尤其利用农民、老人、学生等识别能力差的弱点,以买小额物品找零的办法不断将假币流通出去。
方式1
郊区小卖部骗购香烟
去年李某等人在北京密云区小卖部使用面值为100元的可疑钱币购买香烟,被民警查获。民警在李某的身上及暂住地共查获287张面值为100元的可疑币,经鉴定均为机制假人民币。
方式2
以低价出售商品调包
方某伙同他人在北京房山区、丰台区等地,以低价出售蔬菜、水果的方式吸引顾客购买。在顾客购买的过程中,方某用随身携带的100元假币调换顾客的真币,以此方式骗取多名顾客共计2700元。
方式3
用假币冒充错版人民币
路某伙同他人在北京丰台区、大兴区等地的多个店铺内,以假币冒充“错版”人民币出售,诈骗多名店主共计29900元。
警方提示
故意使用假币违法
市民在发现假币犯罪行为后应立即报警,切勿再把假钱花出去。因为故意使用假币也是违法行为。根据《银行法》规定,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持有、使用,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5日以下拘留、1万元以下罚款。如使用假币总面额超过4000元以上的,将构成犯罪,按照持有、使用假币罪立案追诉。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蔷 J178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克隆出租车问题多:证件造假 找假币 乱要价 网民诉出租车乱象:孕妇抱儿童坐 只因司机要拼客 地方出租车改革触“网”:融入网约车平台 突破经营权限制 女乘客因疑出租车绕路被踢伤 司机威胁:信不信踹死你 网约车+出租车业态融合崭露头角 融合还是竞争 搜索更多: 出租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