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以“自主招生”名义行骗
“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吹嘘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防范提醒
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7
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
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者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发送虚假查分网址,根据家长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家长点进去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防范提醒
陌生号码发送的关于高考相关的网址链接切勿点击。考生成绩、志愿填报、录取信息查询需登陆生源地招生考试信息网进行查询。
8
包准包录,高额费用咨询志愿填报
一些社会咨询机构、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
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辅导费,令考生和家长遭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还可能被误导,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防范提醒
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特别提醒,所有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9
谎称能办理各类“特长生”加分
许多不法分子声称能办理各类“特长”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以“特长生”录取。
防范提醒
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
10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方式忽悠、蒙骗考生将各种费用打入个人或机构的银行账号。
防范提醒
录取期间,招办工作人员都在录取现场,与考生见不上面,也不会委托中介。考生应耐心等待高校通过“EMS”快递的录取通知书和相关报到须知。
再次提醒!
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
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
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
本文来源:新华社 教育部新闻办微信平台 共2页 上一页 [1] [2] 高考录取警惕六种招生骗局 凡涉及钱财要警惕 近视眼手术夜门诊来袭,助力高考学子最后冲刺 面对“后高考经济”应秉持理性 餐饮业爆发高考营销大战,餐厅各显神通 麦当劳“晒准考证”营销 他们说瞄准的不是高考生 搜索更多: 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