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热门资讯频道 >> 正文
血本无归投诉无门 深陷“保健品”骗局的老年人

  咸阳一老人在两年多时间里买保健品花了十多万元,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有的价值近万元的保健品还未开封;因购买保健品受骗,青岛一老人跳海自杀……血本无归,投诉无门,这些成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被骗的真实写照。为什么此类事件时有发生?是骗子公司套路深还是老人太天真?为什么在社会相关机构多次呼吁下,依然有老人会上当受骗?此类事件到底何时才能休?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在网上搜索“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被骗”等相关新闻,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发现,全国各地类似的报道比比皆是。其套路与被骗过程大同小异:某保健品公司以健康讲座、免费义诊或送礼品的方式吸引老人前去,在取得老人的基本信任后,兜售无资质、价格昂贵的保健品,把保健品伪装成药品,靠忽悠蒙骗老人赚取暴利。

  在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接到的老年人的举报中,除了家事外,购买理财、保健品被骗的情况占据了很大比例。

  “这些老人很可怜,绝大多数是连基本的证据都没有,以至于报案后公安部门都无法介入。”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负责人刘晓颖对记者表示。

  打着名医师的旗号招摇撞骗

  谭兴福老人是一位86岁的退休老干部,某段时间,谭老总是觉得累。正是在那段时间,谭老的爱人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表示有一种保健品对于抗疲劳效果很好,而且该药是名医施小墨研制的,施小墨会在现场给予免费诊疗。正是冲着施小墨的名号,谭老和爱人上了对方的大巴车,“中途还换了一次车,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去的是哪里。”谭老对记者说。

  大巴车把谭老夫妇带到了一个小院,门前有一座京城名医施今墨(施小墨的父亲)的铜像,门口还挂着“施今墨国际医药研究中心”的牌子。这让谭兴福老人更加坚信对方所说,尽管当天现场并未见到施小墨,工作人员称,施小墨先生临时有事来不了,但谭老还是买了六盒现场“专家”开出的药,药名为“福禄寿喜牌抗疲劳保健胶囊”,总价12990元。记者注意到,在药盒的右上角,写着“北京同仁堂施小墨医馆馆长、名医施小墨发明”。

  而就在买完药不久,《北京晚报》的一篇《打着施小墨的旗号推销治癌药》的文章让老两口意识到可能被骗了。谭老的爱人立刻给推销人员打了电话,此时,对方已经关机;到银行一查,发现收款单位和盖章单位不是一家;给施小墨医馆打电话,对方表示该保健品不是他们生产的……

  记者看到,该文章称,施小墨说最初的药方的确是他所开,但后来几经转手,现在的药方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原料、工艺到生产、销售,再到利润分配,与他和施家均无关。他同时表示,同仁堂和他的医馆将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名誉权。目前正在收集被骗消费者的信息。该事件目前还没有结果。

  李阿姨夫妇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一次偶然机会参加了某酒店举行的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正是“全动力胶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听完讲座后,李阿姨感觉“受益匪浅”,之后“专家”又免费为她进行了健康体检,“专家”说李阿姨的身体健康不乐观,要及时服用“全动力胶囊”,于是李阿姨购买了价值1万元的“全动力胶囊”保健品。

  在销售人员送货时,仅提供了收据,李阿姨想要发票,对方说两周内会邮寄过来。但两周后,李阿姨并没有收到发票。当她跟销售人员联系时,电话变成了空号,李阿姨怀疑自己受骗了。在律师的帮助下,李阿姨登录了国家食药局的官网,输入“全动力胶囊”后,结果显示没有该保健品。经律师初步查询,李阿姨购买的“全动力胶囊”是套用另一个产品的批号,属于虚假的保健品。该事件最终经法院调解,退还了李阿姨货款,并支付了12000元赔偿金。

  缘何顽疾难除

  近些年,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有着像谭老和李阿姨这种被骗经历的老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今年的“3·15”媒体报道就再次把焦点对准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披露了一些不法商家通过会销方式引诱老年人高价购买所谓的保健食品的现象;咸阳一老人在两年多时间里买保健品花了十多万元,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有的价值近万元的保健品还未开封;因购买保健品受骗,就在本月,青岛一老人跳海自杀……

  血本无归,投诉无门,甚至投海自尽,这些竟然成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被骗的真实写照。

  尽管有关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媒体多次提醒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谨慎购买保健品”“养老消费要理性”,但依然抵挡不住骗子公司“魔高一丈”的各种骗术,以及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而这个消费群体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忽悠。另有数据显示,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中,超过60%的人看中的是“保健品的功效作用”,他们认为保健品“能够调理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或者免疫力,预防疾病”,而对于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对于疾病没有治疗效果”的认知意识不够强。

  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的律师于帆几乎每天都会和各种被骗的老人打交道,她对记者分析说,这类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存在几方面原因,从老人自身来说,爱贪便宜是上当受骗的主要因素,而骗子公司正是摸到了老人的这个心理,“通常几斤鸡蛋就可以把老人吸引过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带老人走进更深的陷阱,直至打开钱包。”

2页 [1] [2] 下一页 

九江:服用保健品血糖不降反升 老人乱投医被骗“投诉无门“

“中生联合”卖的是食品,不是保健品!

保健品销售乱象多 老年消费者最易被“忽悠”

广利大厦卖保健品的公司就有两家 每天有近百位老年人来此购买

媒体调查保健品:一业务员盯六七个老人 推销到家

搜索更多: 保健品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