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养殖问题多多。相比于规范化、标准化的大型养殖企业,一些个体养殖户、小鱼塘无证经营,安全意识薄弱。“搭个棚、挖个塘就开始养,有的苍蝇乱飞、环境恶劣。”南方一家水产养殖企业负责人说,一般养殖前要对鱼塘进行清淤、消毒等预处理,但一些个体户不愿投资,后期就只能靠投入大量药物控制病害了。
中渔协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委会主任委员周卓诚说,出于利益考虑,一些中小经营者养殖、运输水产品往往密度过高,为防病害只能大量使用药剂。“长途运输活鱼的转运商,是违规使用孔雀石绿的高发环节。一些商超、餐馆为了活鱼保鲜也会违规使用药物。”他说。
——违禁药剂销售难控。今年,多部门开展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销售硝基呋喃等禁用兽药的行为。根据要求,对网络销售孔雀石绿等具有抗生素功能的禁用化合物,要建立实名购买和流向登记制度。但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出售孔雀石绿的网店很多,价格也只有几块钱一瓶。多个商家都表示,“寄快递,你能收到件就行,实不实名无所谓。”
——追溯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水产品尚未健全追溯系统,即便查出违禁成分,却难以倒查养殖鱼塘,只能确定物流公司。上海一些水产品经销企业负责人介绍,一辆车装载10吨鲜鱼,一般是多个鱼塘混装而成,运到市场被检测出孔雀石绿成分,很难分清楚“问题鱼”的来源。
加快构建追溯体系,从追求高产量向安全生产转变
中南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吴晓林建议,在完善监测网络、突出监测重点的基础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出台水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惩戒措施,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吴晓林还建议,引导养殖户调整养殖模式,从追求高密度养殖、高产量,转而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应规划建设有一定规模、适应现代物流需要的鲜活水产品集中批发市场。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治理水产品源头端滥用添加物,重在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
事实上,健全水产品追溯体系,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障碍。上海一家从事水产品追溯系统的公司负责人表示,水产品追溯二维码标签成本可控制在每张1角钱,成本并不高。“目前未能大规模普及是因为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企业自身缺乏动力”。他说。有专家提出,可将水产品追溯系统纳入行业强制性标准,尽快全面普及。
(法制网 记者 向志强 周琳 翟永冠 陈聪) 共2页 上一页 [1] [2] 新食安法实施一年:加快针对食品“三小”立法进程 新食安法开首张罚单 便利店售过期虾饺被罚5万元 搜索更多: 食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