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卡在哪?
在医疗器械市场,层层加价的现象并不鲜见。骨科手术使用的医用螺丝钉,曾被曝出出厂价与最终用到患者身上的价格翻了20多倍。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曾表示,在一般手术中,高值耗材花费占比惊人。以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置换为例,医生的手术费以及其他辅助费仅占医疗费用的20%-30%。另外,70%-80%的医疗费用是由耗材决定。
史立臣表示,医疗器械产品生产企业在销售前需要到物价局进行备案,这种备案价格往往会较高,物价局一般在企业报备的价格上稍作调整。代理商在与医院沟通时价格只要不超过备案价格就属于正常销售。另有业内人士称,企业去物价局报备价格时,物价局并没有严格的根据成本等情况,对价格做全面监管。这直接导致后期企业在成本与售价之间产生较大价差,让加倍销售变相合法化。
据悉,对于医用耗材价格问题,相关部门已进行过调研并拿出了政策建议。有消息显示,该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准入管理;整顿流通秩序;推行集中采购;加强价格监管;规范临床使用;完善支付政策。不过,目前尚未一一落实。同时,此前相关部门将“医用耗材专项整治”作为今年整治的重点,这在历年的整治重点中从未有过。但由于《2016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尚未出台,具体整治措施目前也未能确定。由于耗材使用量大、品种多、规格型号复杂、专业性强,管理难度大,部分高值耗材价格高、临床促销及回扣现象仍旧存在。北京商报记者 孙麒翔 郭秀娟 共2页 上一页 [1] [2] 食药监总局抽验12批医疗器械不达标 医疗器械领域的亿元诉讼落下帷幕 易特科第四家企业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高端医疗器械 国内巨头难啃 食药监总局掀医疗器械核查风暴 51家企业撤回101项申请 搜索更多: 医疗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