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孔令谦介绍,2002年原国家卫生部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其中囊括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目录87种,像金银花、菊花等,这类物品可以不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加入保健酒中。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通知》中还对保健食品禁用物品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仙茅不在卫生部规定的不可入保健品的中药材当中。
张建还透露,劲酒生产中使用仙茅,是经过国家批准的。
“1997年卫生部批准的中国劲酒保健食品批文里面,劲酒的配方中就有仙茅这味药材。”张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在铁犁看来,在保健酒行业里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可能在于,有些保健酒企业,尤其是那些一些规模较小、没有拿到批号的小酒厂,为了追求功效好,可能私下使用一些国家严格规定为药物类的、禁止添加的产品,这样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相应的功效,但是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据了解,一款保健酒要进行生产,首先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然后将相应配方拿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去做试验鉴定,出示相关报告,再经过GMP认证获得国家正式批号后方可投入生产。
保健酒功效被夸大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中药材添加方面存在问题,保健酒行业内还存在着其他乱象,其中之一就是夸大甚至虚假宣传其功能。
杨承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保健酒是一种介于白酒和药酒之间的产品。药酒是可以治病的,比如治疗风湿等,而像劲酒等保健酒,其宣传重点则是提高人体免疫力,这是一种保健功能。
铁犁表示,保健酒已被划分到保健食品当中,属于戴“蓝帽子”的产品。因为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都有一个蓝帽形状的标识。
杨承平提醒,不同的保健酒由于所含的药材成分不同,也具有不同的功能,消费者要认清保健酒配料上的不同和宣传中的区别。
但杨承平也表示,对于保健酒保健功能的宣传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
“一些保健酒厂家宣传产品具有很多保健功能,可能实质上什么功能都没有。”杨承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有些小酒厂甚至给普通酒加了点色素,上了点颜色,就宣称这是保健酒了。”
曾经在酒企工作过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以前河南省某家酒厂曾经出产过一种黑米酒,但到生产后期就逐渐改用红枣汁给普通酒染色,而不再添加真材实料了。虽然该企业现在已经倒闭,可其他小酒厂仍存在着类似的造假行为。
孔令谦还提醒道,保健酒具有保健功能,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要喝了保健酒就一定能够保健,如果饮用不当还可能反过来对身体造成伤害。保健酒能否有功效、是否会有副作用跟个人体质也有关系。
而法治周末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保健酒销售人员往往对自身产品的保健作用极力渲染,却很少去询问消费者的个人体质特征。
此外,杨承平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饮用保健酒其实有很多禁忌,比如饮酒过程中所食用的菜品搭配也要注意。
在杨承平看来,保健酒的厂商和销售商,都应该明确提醒哪些群体不适宜饮用保健酒,以增强保健酒的安全指数。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劲酒中毒案追踪:保健酒产品安全惹争议 劲酒否认中药材含毒:人喝水喝多了也有问题 市民喝劲酒中毒被疑中药材含毒 劲酒否认 劲酒:广告高端 市场低端 劲酒:轰炸广告得不到消费者认可 搜索更多: 劲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