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实是,即便乐天玛特精打细算,或许也难逃出局的命运。2013年,精于节俭之道的沃尔玛在中国关闭了14家门店。
中国零售市场风向早已改变,但掌握着决定权的高层却远在韩国。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中国企业家》分析称,在网购的冲击下,大卖场的一站式购齐的价值趋向于零,全国大卖场都在走下坡路,“乐天玛特这种大卖场业态,周期基本走到尽头”。
据监测,2017年,超市闭店数量明显增长,沃尔玛、家乐福、永旺等7个超市品牌共关闭45家门店,同比上涨28.57%。
余者的生存策略也与往不同日:华润万家吞并了Tesco在中国大陆的大卖场业务,沃尔玛100%控股了1号店随后联姻京东,Costco在天猫开设了旗舰店并宣布进军中国市场,家乐福也在上海推出便利店业态并加速靠拢腾讯。
网购、O2O、新零售,中国零售市场潮流此起彼伏,乐天玛特也曾尝试追赶,但步伐太过漫不经心,终被淘汰。2015年3月,乐天玛特超市入驻京东国际,综合性购物网“乐天网购”也在天猫上开设了海外旗舰店;6个月后,乐天舍弃天猫,转而握手“企业精神更相符”的京东,与后者达成5年独家战略合作,其“乐天网购”入驻京东,共同布局O2O。但直到2017年初因“萨德”事件被迫下架之前,乐天网购都只是“陪跑”状态,一个表现是,乐天玛特在天猫上出售的所谓韩国商品,大多已经自行开设了天猫旗舰店。
“接盘侠”物美
物美的嗅觉和行动力显然胜乐天一筹。
2015年10月,在港交所挂牌12年的物美集团宣布私有化退市,理由是盈利状况受到人工及租金成本上涨、电商大幅度分流等多方夹击,退市以求更灵活地进行并购和转型。随后,多点APP悄然上线,线上下单,线下大卖场2小时内就能送货上门——就在此时,侯毅正带领着团队没日没夜地筹建着盒马鲜生。
忙于应战,张文中无暇从乐天玛特手中夺回华东市场一雪前耻,而是选择购入位于华北的21家门店,持续加码北京市场。物美改造的两家新零售示范门店展现了这21家门店的未来:北京物美联想桥店和金宝街店的经营面积缩减至4500平方米,SKU缩减一半,增加生鲜区比例。在专业零售领域,这种转变相当于从大卖场转变为综合超市。
新零售专家云阳子告诉《中国企业家》,频频扮演“接盘侠”,物美的策略在于加大区域密度覆盖,在大型卖场的基础上,补足此前缺失的小型便利店和中型综合超市等业态。这种思路明显与乐天玛特单店策略有天壤之别。
“小而美”的便利店将是物美在2019年的重点发力点。根据《2018年中国便利店70强》报告,截至2018年4月物美拥有183家门店,而物美计划在2019年将这一数据翻一番,增加160家小业态门店。
但便利店行业绝非蓝海,调转船头对于物美这样体量的企业来说也不易。新零售专家张陈勇对《中国企业家》分析,连锁便利店业态竞争加剧,此前仅有7-11等先行者短暂盈利,杀入大量竞争者后盈利更难。
此外,从大卖场到便利店,物美大卖场的基因或许难以适应便利店的游戏规则:大卖场强调的是性价比和一站购齐,而便利店的核心则是便利快捷,从商品形态、价格体系,到配货频次,都要有不小的调整,对欠缺专业便利店运营经验的物美来说,传统便利店赢利点鲜食更是短板。
昔日竞争对手终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也各自面对挑战:乐天玛特在东南亚这片新战场能否吸取中国市场教训做出调整,而物美又将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基因重组乃至变异?
(来源:中国企业家 曲英杰) 共2页 上一页 [1] [2] 物美确认接盘邻家便利北京70多个门店 物美接手因P2P停业的邻家 便利店市场还有更多变化 邻家便利店闯出“鬼门关”物美发力小业态店 物美联合多点欲重构零供关系 物美再出发,张文中表态将坚决拥抱互联网 搜索更多: 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