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未来的博物馆会变成购物中心吗?

  请经由礼品店出门。

  ——博物馆们如是说

  这句话曾是一位街头艺术家班克西执导的纪录片的片名,一度被视为对这个过度商业化的世界的一种讽刺。然而,从博物馆作为文化空间的发展进程来看,设置礼品店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同样是满足人们回忆博物馆见闻,沉浸式文化体验需求的服务。与其说礼品店是文化空间的商业入侵者,不如说在物质丰富、精神需求高企的现代社会,它们是文化空间的延续与拓展。如今,人们很少从零售运营的角度观察博物馆礼品店,但它们的运营模式充分展示了商业与文化要素的融合方式。

  “要从文化圣地拿走些什么”

  要将博物馆礼品店作为一种特殊商业模式来理解,就不得不回顾它的发展史。礼品店的出现最初是一种“造访行为”催生的。中世纪,信徒造访信仰圣地进行朝圣时,常从圣徒石棺上凿下碎片用作护身符。这种状况愈演愈烈,集市上出现了朝圣徽章、圣瓶等工艺品,为信徒提供一些可供回忆艰辛朝圣之旅的物件。

  褪去宗教的色彩,18世纪中期,造访博物馆成了贵族与商人阶层的娱乐休闲方式,文化场所出售的物品已从具有纪念性发展到了功能性。1760年,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艺术展览会在伦敦举行,门票免费的同时有偿提供内含艺术品名称与对应艺术家姓名列表的导览手册。

  导览手册作为早期的博物馆消费品,一直随着人们对文化空间的需求进化着。19世纪早期,指导手册开始注重讲述背景故事与渲染氛围,以加强游览者对游览经历的体验。1808年,大英博物馆发布了首份指导手册 《大英博物馆内容概要》,强调了博物馆的文化重要性,讲述了馆内每个独特空间,将博物馆消费品引入了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时代。

  三十年后的1838年,古罗马万神殿模型在美国众多博物馆展出且大受欢迎,博物馆便大批量生产此模型,并在指导手册中表明可出售。工业革命使得原本只可远观的展品有了被复制的可能,博物馆消费品也自此开始工业化生产。直到20世纪初期,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和英国国家美术馆先后为消费品建立了独立区域,至此,现代博物馆礼品店初具雏形。

  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礼品店怎样用通俗的语言连结我们与文化?

  礼品店发展史告诉我们,它的存在基于人们对某一文化的私人化愿望。参与、体验、学习与拥有是人们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礼品店作为博物馆的衍生商业,展现的不仅是文化元素,更是对文化空间所传达的信息的理解。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博物馆商店是怎样为参观者延续体验的?这几个案例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当代博物馆消费空间是如何打破单调的“纪念品销售”的角色而走得更远的。

  1. 情景化商店引出沉浸式体验

  位于英国约克郡的惠特比修道院是一处十三世纪修道院遗址,内设有博物馆展示幸存的建筑艺术品与修道院藏品。这里的礼品店没有局限于利用修道院本身的形象与故事作为基调,而是以“走进英国文化”为主题,将本地餐饮引入商店,以当地生产的特色商品,例如红酒、果酱和当地糕点品牌 Botham’s bakery 等作为“英国味道”的代表。同时,结合修道院所处年代,商店设计了一系列便携的中世纪风格家居用品用于出售,再现了修道院当年的生活面貌。

  惠特比修道院的礼品店摆脱了被动出售纪念品的商店的角色,变为一个主动出品文化产品的零售商,在店内构建出一幅生活情景,在保有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体会久远时代的生活细节。

  除了围绕文化空间本身提供参观体验,文化空间引发的想象同样可以被情景化。惠特比修道院是爱尔兰小说家布莱姆·斯托克的吸血鬼主题小说《德古拉》的灵感来源,商店内便设置了一系列哥特风格商品。

  在一个封闭的博物馆空间中,人们“遇见”文化的方式至关重要。惠特比修道院利用了人们的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因素,重塑中世纪风貌,在不完整的遗址之上创建了完全的沉浸式体验。

2页 [1] [2] 下一页 

蹭资源定高价 “博物馆游学”猫腻多

山东省眼科医院近视博物馆对外开放 匠心规划历史底蕴

全球热门博物馆排行:卢浮宫第一 北京故宫第二

美国TIP(提普)照明实例——大同博物馆照明案例分享

肯德基要变博物馆了?也许需要讲解才能懂

搜索更多: 博物馆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